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

渤海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压力的响应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前言第16-36页
    1.1 海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 海洋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第21-30页
    1.3 海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第30-34页
        1.3.1 可培养的海洋微生物生态学分析技术第30-32页
        1.3.2 不可培养的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第32-33页
        1.3.3 质谱分析技术在海洋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第33-34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4-35页
    1.5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第35-36页
第2章 随季节变化微微型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多样性研究第36-56页
    2.1 研究背景第3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2.2.1 样品采集第36-37页
        2.2.2 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计数第37-38页
        2.2.3 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第38页
        2.2.4 环境参数的测定第38页
        2.2.5 数据分析第38-39页
    2.3 实验结果第39-51页
        2.3.1 浮游病毒的分布情况第39-41页
        2.3.2 浮游细菌的丰度分布情况第41-43页
        2.3.3 季节变化对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丰度的影响第43-44页
        2.3.4 深度和温度对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分布的影响第44-46页
        2.3.5 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的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第46-47页
        2.3.6 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第47-48页
        2.3.7 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第48-50页
        2.3.8 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50-51页
    2.4 讨论第51-54页
        2.4.1 季节变化对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丰度的影响第51-52页
        2.4.2 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水平分布特征第52页
        2.4.3 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垂直分布特征第52-53页
        2.4.4 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第53-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渤海三湾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驱动因子第56-76页
    3.1 研究背景第56-5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7-59页
        3.2.1 样品采集第57页
        3.2.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57-58页
        3.2.3 环境因子的测定第58页
        3.2.4 核酸的抽提和高通量测序第58页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8-59页
    3.3 实验结果第59-72页
        3.3.1 水体环境因子第59-60页
        3.3.2 渤海三湾处微生物群落结构第60-66页
        3.3.3 渤海海域三湾处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第66-67页
        3.3.4 渤海海域三湾处微生物β-多样性分析第67-70页
        3.3.5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第70-72页
    3.4 讨论第72-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4章 河口输出及温度变化对渤海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第76-98页
    4.1 研究背景第76-7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7-79页
        4.2.1 样品采集和环境因子分析第77-78页
        4.2.2 流式细胞仪分析第78页
        4.2.3 核酸抽提和测序第78-79页
        4.2.4 序列分析和多样性分析第79页
        4.2.5 其他数据分析第79页
    4.3 实验结果第79-95页
        4.3.1 水体理化参数第79-82页
        4.3.2 浮游病毒浮游细菌丰度第82-83页
        4.3.3 α-多样性第83-84页
        4.3.4 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第84-88页
        4.3.5 夏季和冬季两组间物种差异分析第88-91页
        4.3.6 样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91-92页
        4.3.7 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92-95页
    4.4 讨论第95-97页
    4.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5章 石油烃污染修复前后病毒与宿主关系和细菌群落的变化第98-118页
    5.1 研究背景第98-9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9-102页
        5.2.1 采样方法和站位第99-100页
        5.2.2 利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的数目第100-101页
        5.2.3 DNA抽提和测序第101页
        5.2.4 数据分析第101-102页
    5.3 实验结果第102-115页
        5.3.1 海水环境因子分析第102-104页
        5.3.2 浮游病毒与浮游细菌丰度第104-106页
        5.3.3 浮游病毒与浮游细菌比值第106-108页
        5.3.4 细菌群落结构分析第108-110页
        5.3.5 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第110-115页
    5.4 讨论第115-117页
    5.5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6章 黄海暖流对渤海海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第118-136页
    6.1 研究背景第118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18-122页
        6.2.1 采样区域第118-120页
        6.2.2 采样方法第120-121页
        6.2.3 流式细胞检测分析第121页
        6.2.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21-122页
    6.3 实验结果第122-133页
        6.3.1 微微型浮游病毒的分布情况第122-124页
        6.3.2 微微型浮游细菌的分布情况第124-126页
        6.3.3 α-多样性分布情况第126页
        6.3.4 物种群落结构组成第126-129页
        6.3.5 组间差异比较第129-131页
        6.3.6 环境因子的作用分析第131-133页
    6.4 讨论第133-135页
    6.5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6-140页
    7.1 结论第136-139页
    7.2 展望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62页
致谢第162-164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类受体激酶BIR3及其同源蛋白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铜绿假单胞菌粘附表型及其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