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木质纤维素 | 第11-12页 |
1.2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 | 第12-18页 |
1.2.1 物理法 | 第13-15页 |
1.2.2 化学法 | 第15-17页 |
1.2.3 物理化学法 | 第17-18页 |
1.3 木质纤维素的常用转化技术 | 第18-19页 |
1.3.1 气化 | 第18页 |
1.3.2 热解 | 第18-19页 |
1.3.3 液化 | 第19页 |
1.3.4 水解 | 第19页 |
1.4 乙酰丙酸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4.1 乙酰丙酸的结构与性质 | 第19-21页 |
1.4.2 乙酰丙酸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3 乙酰丙酸的合成途径 | 第22-25页 |
1.5 糠醛渣 | 第25-26页 |
1.5.1 糠醛渣的来源 | 第25-26页 |
1.5.2 糠醛渣的用途 | 第26页 |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离子液体预处理糠醛残渣后催化制取乙酰丙酸 | 第27-43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原料 | 第27-28页 |
2.3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2.4.1 离子液体预处理糠醛残渣 | 第28页 |
2.4.2 离子液体的回收 | 第28-29页 |
2.4.3 水解过程 | 第29-30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2.5.1 预处理后原料组分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5.2 预处理后残渣表面分析—真空电子扫描电镜法(SEM法) | 第32页 |
2.5.3 预处理后残渣结晶度测定—X射线衍射法(XRD法) | 第32页 |
2.5.4 水解产物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2.6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4-41页 |
2.6.1 实验原料组分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2.6.2 离子液体预处理前后的糠醛残渣结构性质的变化 | 第35-38页 |
2.6.3 酸水解的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2.6.4 酸浓度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2.6.5 Lewis酸用量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2.7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糠醛残渣在催化剂及NaCl协同作用下合成乙酰丙酸 | 第43-52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实验原料 | 第44页 |
3.3 实验试剂 | 第44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3.5 分析方法 | 第44页 |
3.5.1 原料组分分析方法 | 第44页 |
3.5.2 水解产物分析方法 | 第44页 |
3.6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44-51页 |
3.6.1 实验原料组分分析结果 | 第45页 |
3.6.2 Br(?)nsted酸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5-47页 |
3.6.3 Lewis酸的选择及影响 | 第47-49页 |
3.6.4 催化剂与助剂NaCl结合对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3.7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糠醛残渣在FeCl_3催化作用下生产乙酰丙酸的动力学研究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4.3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2-53页 |
4.4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4.5 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4.5.1 原料组分分析方法 | 第53页 |
4.5.2 水解产物分析方法 | 第53-54页 |
4.6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4-63页 |
4.6.1 不同温度对葡萄糖浓度及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4.6.2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56-61页 |
4.6.3 动力学模型的影响 | 第61-63页 |
4.7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在校期间投稿的论文和获奖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