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33页 |
2.1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概述 | 第14-21页 |
2.1.1 利福霉素SV与利福霉素S | 第16-19页 |
2.1.2 利福霉素S合成工艺现状 | 第19-21页 |
2.2 利福霉素类合成反应常用溶剂 | 第21-24页 |
2.2.1 常用溶剂 | 第22-23页 |
2.2.2 溶解度测定方式 | 第23-24页 |
2.3 利福霉素类合成反应常用氧化剂 | 第24页 |
2.4 Fenton反应 | 第24-27页 |
2.4.1 Fenton反应机理 | 第24-25页 |
2.4.2 Fenton反应的影响因子 | 第25-26页 |
2.4.3 Fenton反应的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2.5 类Fenton反应 | 第27-31页 |
2.5.1 类Fenton反应综述 | 第27-28页 |
2.5.2 类Fenton反应机理 | 第28-29页 |
2.5.3 类Fenton反应的影响因子 | 第29页 |
2.5.4 类Fenton反应的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2.6 化学反应动力学 | 第31-33页 |
2.6.1 化学反应动力学概述 | 第31页 |
2.6.2 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式 | 第31-33页 |
第3章 反应溶剂与氧化剂选择 | 第33-41页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3.2 检测方法 | 第34-35页 |
3.2.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福霉素SV溶解度 | 第34页 |
3.2.2 薄层色谱法考察反应进程与测定反应各物质浓度 | 第34-35页 |
3.3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35-36页 |
3.4 氧化剂的选择 | 第36-40页 |
3.4.1 甲醇体系中的氧化反应 | 第36-38页 |
3.4.2 稀硫酸体系中的氧化反应 | 第38-40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Fe(Ⅱ)/H_2O_2氧化利福霉素SV制备利福霉素S | 第41-56页 |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1页 |
4.2 检测方法 | 第41-42页 |
4.3 Fe(Ⅱ)/H_2O_2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反应条件 | 第42-49页 |
4.3.1 反应时间对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的影响 | 第42-45页 |
4.3.2 催化剂配比对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3 pH对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的影响 | 第46页 |
4.3.4 温度对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5 加料方式对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Fe(Ⅱ)/H_2O_2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反应动力学 | 第49-53页 |
4.4.1 matlab模拟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49-50页 |
4.4.2 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50-53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53-56页 |
第5章 Fe(Ⅱ)/H_2O_2催化氧化利福霉素SV工艺优化 | 第56-66页 |
5.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6-57页 |
5.2 检测方法 | 第57页 |
5.3 类Fe(Ⅱ)/H_2O_2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 | 第57-61页 |
5.3.1 Zn(Ⅱ)对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2 Fe(Ⅲ)/H_2O_2催化氧化制备利福霉素S | 第58-61页 |
5.4 Fe(Ⅱ)//H_2O_2中Fe(Ⅱ)的回收利用 | 第61-64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