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引言 | 第9-10页 |
| 2.晋南威风锣鼓概况 | 第10-15页 |
| 2.1 晋南威风锣鼓的起源 | 第10页 |
| 2.2 晋南威风锣鼓的发展 | 第10-11页 |
| 2.3 晋南威风锣鼓的物质构成 | 第11-15页 |
| 2.3.1 乐器 | 第11-13页 |
| 2.3.2 晋南威风锣鼓的曲牌 | 第13-14页 |
| 2.3.3 晋南威风锣鼓的记谱法 | 第14-15页 |
| 3.晋南威风锣鼓生存现状 | 第15-21页 |
| 3.1 传承空间现状研究 | 第15-16页 |
| 3.1.1 节日庆典活动 | 第15页 |
| 3.1.2 庆祝丰收活动 | 第15-16页 |
| 3.1.3 庙会、祭祀活动 | 第16页 |
| 3.1.4 商业演出 | 第16页 |
| 3.2 传承人现状以及贡献研究 | 第16-18页 |
| 3.3 传承方式现状研究 | 第18-21页 |
| 3.3.1 社会传承方式 | 第18-20页 |
| 3.3.2 媒体传承方式 | 第20页 |
| 3.3.3 家族传承方式 | 第20-21页 |
| 4.关于晋南威风锣鼓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 第21-24页 |
| 4.1 缺乏创新问题 | 第21-22页 |
| 4.2 表演者老龄化、后备专业人才流失问题 | 第22-23页 |
| 4.3 经费问题 | 第23页 |
| 4.4 传承与发展的形式单一 | 第23页 |
| 4.5 没有完善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政策法规 | 第23-24页 |
| 5.关于晋南威风锣鼓传承与发展措施的思考 | 第24-27页 |
| 5.1 适应时代的自身改革 | 第24页 |
| 5.2 晋南威风锣鼓进校园 | 第24-25页 |
| 5.3 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 | 第25页 |
| 5.4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 第25页 |
| 5.5 合理利用开发,与旅游业相结合 | 第25-27页 |
| 结语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9-30页 |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