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绪论 | 第7-17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7-9页 |
(二) 贾樟柯电影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5页 |
(三) 本文研究方法与目的 | 第15-17页 |
一、贾樟柯电影魅力分析 | 第17-24页 |
(一)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背景对人物身份认同的影响 | 第17-19页 |
(二) 社会变迁背景下贾樟柯电影的人物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对新身份的追求 | 第19-20页 |
(三) 追求新的身份成为人物性格发展的驱动力 | 第20-21页 |
(四) 观众对人物身份的认同是贾樟柯电影魅力之源 | 第21-24页 |
二、“故乡三部曲”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及其性格与情节的发展 | 第24-35页 |
(一) 《小武》的人物身份认同及其性格与情节的发展 | 第24-27页 |
(二) 《站台》的人物身份认同及其性格与情节的发展 | 第27-31页 |
(三) 《任逍遥》的人物身份认同及其性格与情节的发展 | 第31-33页 |
(四) 渴望走出故乡的主人公 | 第33-35页 |
三、“走出故乡”时期贾樟柯电影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及其性格与情节的发展 | 第35-45页 |
(一) 《世界》中的人物身份认同及其性格与情节的发展 | 第36-38页 |
(二) 《三峡好人》中的人物身份认同及其性格与情节的发展 | 第38-40页 |
(三) 《山河故人》中的人物身份认同及其性格与情节的发展 | 第40-42页 |
(四) 社会的变迁与身份的失落——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 | 第42-45页 |
四、观众对贾樟柯电影人物的认同及其观影快感分析 | 第45-51页 |
(一) 处境的相似性 | 第45页 |
(二) 体验的共通性 | 第45-46页 |
(三) 观影认同的实现 | 第46-47页 |
(四) 贾樟柯电影叙事对观众的吸引力 | 第47-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