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限制最低转售价格的反垄断法规制--以“锐邦诉强生案”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案情简介及案件争议焦点第11-17页
    1.1 基本案情第11-12页
    1.2 争议问题第12-17页
        1.2.1 垄断协议的当事人是否为反垄断诉讼的适格原告第13页
        1.2.2 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协议是否构成垄断协议第13-14页
        1.2.3 对纵向垄断协议举证责任应当如何分配第14-15页
        1.2.4 锐邦公司主张的损失赔偿应如何认定第15-17页
第2章 对纵向垄断协议原告诉讼资格的讨论第17-20页
    2.1 原告资格的理论分析第17-19页
        2.1.1 原告资格的概念和意义第17-18页
        2.1.2 确定原告诉讼资格的标准第18-19页
    2.2 法院判决要旨第19-20页
第3章 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垄断协议的认定第20-31页
    3.1 涉案垄断协议是否应具备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第20-24页
        3.1.1 观点阐述第20-21页
        3.1.2 法院判决:是构成要件第21-22页
        3.1.3 本文观点:是构成要件,要同时考虑目的与效果第22-24页
    3.2 “排除、限制竞争”的认定第24-31页
        3.2.1 认定方式:“本身违法”或“合理原则”第24-26页
        3.2.2 法院创设:实质效果衡量原则第26-27页
        3.2.3 本文观点:采用“原则禁止、例外豁免”的认定方式第27-31页
第4章 对举证责任分配的讨论第31-36页
    4.1 问题的提出第31页
    4.2 三种认定原则下的举证责任分配第31-34页
        4.2.1 本身违法第32页
        4.2.2 原则禁止、例外豁免第32-33页
        4.2.3 合理原则第33-34页
    4.3 对法院判决评述第34-36页
第5章 对损失赔偿问题的讨论第36-38页
    5.1 问题的提出第36页
    5.2 对法院判决评述第36-38页
第6章 我国反垄断法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及相关制度的完善第38-45页
    6.1 对诉讼资格规定的建议第38-40页
    6.2 对限制最低转售价格认定的建议第40-41页
        6.2.1 明确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认定原则第40页
        6.2.2 完善垄断协议的定义第40-41页
        6.2.3 细化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判断标准第41页
    6.3 对举证责任分配的建议第41-42页
    6.4 对完善赔偿损失制度的建议第42-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P2P网络平台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P2P网络借贷及其刑法规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