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产学研联盟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2.1.1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 第15-16页 |
2.1.2 协同与系统理论 | 第16页 |
2.1.3 三重螺旋理论 | 第16-17页 |
2.2 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2.2.1 知识转移的内涵 | 第17-18页 |
2.2.2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2.3 产学研联盟与技术创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产学研联盟内知识转移的节点分析 | 第21-30页 |
3.1 知识节点的识别 | 第21-23页 |
3.2 知识节点的作用及影响力 | 第23-26页 |
3.3 基于知识转移节点角度的模型及假设 | 第26-29页 |
3.3.1 知识提供方节点 | 第26-27页 |
3.3.2 知识接收方节点 | 第27-29页 |
3.3.3 辅助节点 | 第29页 |
3.4 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 第30-47页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30-32页 |
4.2 问卷回收情况 | 第32-34页 |
4.3 信度检验 | 第34-36页 |
4.4 因子分析 | 第36-40页 |
4.5 回归分析 | 第40-44页 |
4.6 分析结果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建议及对策 | 第47-51页 |
5.1 知识提供方节点提高知识传授能力 | 第47-48页 |
5.2 知识接收方节点增强知识吸收能力 | 第48-49页 |
5.3 辅助节点加大支持力度 | 第49-5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附录B 调査问卷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