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城市与城市灾害 | 第14页 |
1.1.2 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功能 | 第14-16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1.3.1 研究范围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相关概念辨析 | 第20-28页 |
2.1 日本防灾公园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1 都市公园的分类 | 第20页 |
2.1.2 防灾公园概念与防灾公园体系 | 第20-22页 |
2.2 中国大陆防灾避险绿地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2.2.1 城市绿地分类 | 第22-23页 |
2.2.2 防灾公园、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与避震疏散场所 | 第23-24页 |
2.3 台湾防灾公园相关概念分析 | 第24-26页 |
2.3.1 公园绿地的分类 | 第24-25页 |
2.3.2 防灾公园绿地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防灾规划研究及建设概况 | 第28-52页 |
3.1 欧美地区 | 第28-29页 |
3.2 日本 | 第29-36页 |
3.2.1 防灾公园建设发展 | 第29-31页 |
3.2.2 都市防灾系统规划 | 第31-36页 |
3.3 台湾 | 第36-42页 |
3.3.1 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 | 第36-40页 |
3.3.2 都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 | 第40-42页 |
3.4 中国大陆 | 第42-50页 |
3.4.1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 第45页 |
3.4.2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与研究 | 第45-46页 |
3.4.3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分类 | 第46-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城市综合公园避震减灾功能评价体系 | 第52-87页 |
4.1 评价体系构建 | 第52-53页 |
4.2 评价因子分析 | 第53-79页 |
4.2.1 自然立地条件 | 第53-56页 |
4.2.2 周边环境条件 | 第56-58页 |
4.2.3 内部功能条件 | 第58-70页 |
4.2.4 防灾设施条件 | 第70-79页 |
4.3 确定因子权重 | 第79-82页 |
4.4 评价标准与赋分计算 | 第82-87页 |
第5章 珠江公园避震减灾功能评价 | 第87-113页 |
5.1 珠江公园概况 | 第87-88页 |
5.2 珠江公园避震减灾功能分析 | 第88-107页 |
5.2.1 自然立地条件 | 第88-91页 |
5.2.2 周边环境条件 | 第91-92页 |
5.2.3 内部功能条件 | 第92-103页 |
5.2.4 防灾设施条件 | 第103-107页 |
5.3 珠江公园避震减灾功能评价因子权重计算 | 第107-110页 |
5.4 珠江公园避震减灾功能赋分计算 | 第110-112页 |
5.5 珠江公园避震减灾功能评价总结 | 第112-11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3-115页 |
1.结论 | 第113-114页 |
2.讨论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附录 | 第119-122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附件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