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语境 | 第16-18页 |
1.1.1 传统街区更新背景下的旧建筑活化利用现象 | 第16-17页 |
1.1.2 民宿发展的热潮 | 第17-18页 |
1.1.3 体验经济下的消费转型 | 第18页 |
1.2 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 方法与框架 | 第19-2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城市民宿的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 第23-40页 |
2.1 民宿的历史回顾及发展 | 第23-27页 |
2.1.1 民宿发展历史概况 | 第23-24页 |
2.1.2 民宿建筑在国内的起源与发展 | 第24-27页 |
2.2 城市民宿的概念界定与解析 | 第27-30页 |
2.2.1 民宿的概念 | 第27-29页 |
2.2.2 城市民宿的概念 | 第29页 |
2.2.3 城市民宿与酒店、农家乐的辨析 | 第29-30页 |
2.3 城市民宿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30-36页 |
2.3.1 国内外民宿相关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2.3.2 国内外传统街区更新中旧建筑改造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2.4 城市民宿的分类 | 第36-40页 |
2.4.1 按照经营性质分类 | 第36-37页 |
2.4.2 按照开发模式分类 | 第37-38页 |
2.4.3 按照改造手法分类 | 第38页 |
2.4.4 按照依托的旅游资源分类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传统街区更新背景下的城市民宿调研与要点提取 | 第40-78页 |
3.1 国外传统街区更新背景下的城市民宿建筑调研 | 第40-49页 |
3.1.1 韩国:率先尝试利用民宿业激活传统街区 | 第41-43页 |
3.1.2 日本:在文化氛围保持良好的传统街区建设民宿 | 第43-46页 |
3.1.3 越南:城中村里建设独立民宿 | 第46-49页 |
3.2 国内传统街区更新背景下的城市民宿建筑调研 | 第49-60页 |
3.2.1 台湾:将民宿打造成旅游名片 | 第50-52页 |
3.2.2 厦门:共治机制下的边缘社区转型 | 第52-55页 |
3.2.3 上海:追求地方历史记忆的民宿建造 | 第55-58页 |
3.2.4 北京:产权问题下的传统民居建筑改建 | 第58-60页 |
3.3 广州城市民宿建筑调研 | 第60-72页 |
3.3.1 广州传统街区分布与建筑特色 | 第60-64页 |
3.3.2 广州城市民宿经营状况调查 | 第64-71页 |
3.3.3 广州城市民宿建筑设计实例调研 | 第71-72页 |
3.4 传统街区更新背景下的广州城市民宿建筑特征提取 | 第72-75页 |
3.4.1 法律地位模糊 | 第72-73页 |
3.4.2 场所精神缺失 | 第73-74页 |
3.4.3 外部空间割裂 | 第74页 |
3.4.4 内部流线混乱 | 第74-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四章 传统街区更新背景的下广州城市民宿发展策略 | 第78-105页 |
4.1 广州城市民宿相关政策支持与行业引导 | 第78-80页 |
4.1.1 完善广州城市民宿相关法规政策 | 第78-79页 |
4.1.2 促进广州城市民宿产业集群化 | 第79页 |
4.1.3 发展广州城市民宿行业协会组织 | 第79-80页 |
4.1.4 提高广州城市民宿从业者素质 | 第80页 |
4.2 广州传统街区更新相关政策支持 | 第80-85页 |
4.2.1 加强传统街区法律保护 | 第80-81页 |
4.2.2 确立非文物类历史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制度 | 第81-82页 |
4.2.3 制定适用于旧建筑改造的建筑设计规范 | 第82页 |
4.2.4 尝试以政府为主导发展民宿业激活传统街区 | 第82-85页 |
4.3 广州城市民宿开发经营策略 | 第85-87页 |
4.3.1 分析与控制成本 | 第85页 |
4.3.2 平衡供需空间 | 第85-86页 |
4.3.3 树立品牌形象 | 第86-87页 |
4.3.4 建立口碑营销 | 第87页 |
4.4 广州城市民宿场所精神再生策略 | 第87-90页 |
4.4.1 基于建筑文化意向的场景再现 | 第87-89页 |
4.4.2 基于街区文化意象的场所暗示 | 第89-90页 |
4.5 广州城市民宿外部空间整合策略 | 第90-92页 |
4.5.1 保持民宿外部空间序列的连续性 | 第90-91页 |
4.5.2 强化民宿外部空间特征的同质性 | 第91-92页 |
4.6 广州城市民宿内部空间改造策略 | 第92-103页 |
4.6.1 保留民宿内部空间文化特色 | 第92-94页 |
4.6.2 优化民宿内部空间布局形态 | 第94-102页 |
4.6.3 串联民宿内部空间功能流线 | 第102-103页 |
4.6.4 更新民宿内部空间设施设备 | 第10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传统街区更新背景下的广州城市民宿设计方法 | 第105-124页 |
5.1 确立广州城市民宿文化主题内核 | 第105-107页 |
5.1.1 对城市文化的尊重 | 第105-106页 |
5.1.2 对建筑文化的传承 | 第106-107页 |
5.1.3 对主人专长的结合 | 第107页 |
5.2 重构广州城市民宿外部建筑形态 | 第107-112页 |
5.2.1 重构广州城市民宿立面材料 | 第108-110页 |
5.2.2 重构广州城市民宿形体构成 | 第110-111页 |
5.2.3 重构广州城市民宿整体风格 | 第111-112页 |
5.3 梳理广州城市民宿内部功能流线 | 第112-118页 |
5.3.1 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 | 第112-115页 |
5.3.2 餐厨空间的设计 | 第115-116页 |
5.3.3 客房空间的设计 | 第116-118页 |
5.3.4 功能空间的串联 | 第118页 |
5.4 解决广州城市民宿相关技术问题 | 第118-123页 |
5.4.1 建筑结构的评估与加固 | 第119-120页 |
5.4.2 建筑材料的养护与更新 | 第120-121页 |
5.4.3 建筑绿色节能技术升级 | 第121-12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结语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0页 |
附录 广州民宿业民宿主经营情况调查问卷 | 第130-13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附件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