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广州旧城改造进入新阶段第11-12页
        1.1.2 恩宁路永庆片区作为广州微改造的第一个试点第12页
        1.1.3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1.2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界定第13-14页
        1.2.1 微改造第13页
        1.2.2 恩宁路永庆坊第13页
        1.2.3 BOT模式第13-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17页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8-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5.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二章 广州旧城更新发展历程第20-25页
    2.1 20世纪80,90年代: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第20-21页
    2.2 21世纪0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中期:探索时期第21-22页
    2.3 21世纪10年代中期至今:追求公共利益时期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永庆片区更新进程及微改造模式分析第25-41页
    3.1 永庆片区基本情况第25-27页
        3.1.1 区位介绍第25-26页
        3.1.2 历史沿革第26-27页
    3.2 永庆片区更新进程演进第27-33页
        3.2.1 2006至2008年:完全政府主导第27-28页
        3.2.2 2009~2011年:社会各界参与第28-30页
        3.2.3 2011~2014年:支持自主更新第30页
        3.2.4 2015年~今:新时代下的微改造第30-31页
        3.2.5 小结第31-33页
    3.3 永庆坊的微改造模式分析第33-39页
        3.3.1 永庆坊微改造的背景分析第33-34页
        3.3.2 永庆坊BOT模式下微改造的适用性分析第34-35页
        3.3.3 永庆坊BOT模式下微改造的机遇分析第35-36页
        3.3.4 永庆坊BOT模式下微改造的困境分析第36-38页
        3.3.5 小结第38-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永庆坊微改造实证研究第41-79页
    4.1 改造前后状况及对比第41-58页
        4.1.1 片区改造前状况第41-44页
        4.1.2 片区改造原则第44-45页
        4.1.3 改造过程以及改造前后对比第45-57页
        4.1.4 小结第57-58页
    4.2 调研资料整理及问题反馈:第58-68页
        4.2.1 各方意见整理第58-62页
        4.2.2 问题梳理与整合第62-68页
    4.3 永庆坊微改造问题探究第68-71页
        4.3.1 政府主导缺失下的政企合作的结果第68-69页
        4.3.2 企业缺乏考虑居民利益的结果第69-71页
    4.4 各方利益主体评价第71-74页
        4.4.1 政府:“游戏规则”制定失衡,袖手旁观的“裁判员”第71-72页
        4.4.2 企业:弱束缚下利己式的建设者和经营者第72-73页
        4.4.3 居民:遭受“野蛮”入侵,被动接受变迁的弱势群体第73-74页
    4.5 永庆坊微改造模式评价及价值取向第74-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永庆坊微改造模式优化第79-93页
    5.1 完善法律法规第79-80页
        5.1.1 完善更新政策第79-80页
        5.1.2 完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第80页
    5.2 完善运行机制第80-87页
        5.2.1 完善多方参与机制第80-85页
        5.2.2 设立调解机制第85-86页
        5.2.3 设立监督机制第86-87页
    5.3 增加奖励措施第87-88页
        5.3.1 增加开发商利益第87页
        5.3.2 增加居民利益第87-88页
    5.4 展示地域文化第88-92页
        5.4.1 恢复居民生活气息第91页
        5.4.2 举办本土特色活动第91-92页
    5.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结论一:旧城更新进入以公共利益为基准的新阶段。第93页
    结论二:旧城更新的“企业承办模式”具有两面性。第93-94页
    结论三:“多方共赢”是检验旧城更新效果的标尺。第94-95页
    结论四:“永庆坊微改造模式”优化核心是真正落实“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多方参与”第95-96页
    展望以及不足之处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附录1(万科访谈整理)第100-109页
附录2(居民访谈整理)第109-116页
附录3(媒体访谈与报导整理)第116-12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附件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综合公园避震减灾功能评价研究--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
下一篇:综合体式会展建筑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