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2-17页 |
2.1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2.1.1 相关教学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2.1.2 相关数学语言研究现状 | 第13页 |
2.1.3 相关数学符号语言的研究 | 第13-15页 |
2.2 问题提出 | 第15-17页 |
2.2.1 国内外数学语言研究的小结 | 第15-16页 |
2.2.2 国内外数学符号语言研究的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数学符号语言表征能力内涵与层次 | 第17-23页 |
3.1 数学符号语言表征能力的内涵 | 第17页 |
3.2 中学数学符号概览 | 第17-18页 |
3.3 数学符号语言表征能力的层次 | 第18-23页 |
3.3.1 关于数学符号语言表征层次的研究 | 第18-21页 |
3.3.2 关于数学符号语言表征能力层次的研究 | 第21-23页 |
第4章 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表征能力水平的调查 | 第23-44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4.2.1 问卷的形成 | 第23页 |
4.2.2 问卷设计说明 | 第23-24页 |
4.2.3 被试情况 | 第24页 |
4.3 研究过程 | 第24-25页 |
4.3.1 进行问卷调查 | 第24页 |
4.3.2 进行访谈 | 第24-25页 |
4.3.3 问卷的计分设计 | 第25页 |
4.3.4 数据的分类与统计 | 第25页 |
4.3.5 数据的分析 | 第25页 |
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5-44页 |
4.4.1 对数学及数学符号认识和基本态度的调查和统计 | 第25-27页 |
4.4.2 对数学符号语言的表征能力的统计与比较 | 第27-43页 |
4.4.3 对测试结果总体情况的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影响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表征能力的因素分析 | 第44-57页 |
5.1 访谈案例分析 | 第44-51页 |
5.1.1 关于对数学符号基本意义感知的访谈案例 | 第44-45页 |
5.1.2 关于对数学符号内涵意义表征的访谈案例 | 第45-48页 |
5.1.3 关于对数学符号纵横联想的案例分析 | 第48-49页 |
5.1.4 关于对数学符号意义建构的案例分析 | 第49页 |
5.1.5 关于对数学符号运用的案例分析 | 第49-50页 |
5.1.6 关于对教师的访谈的案例分析 | 第50-51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51-57页 |
5.2.1 高中生数学符号表征能力低下的主要表现 | 第51-54页 |
5.2.2 一些思考 | 第54页 |
5.2.3 因素分析 | 第54-57页 |
第6章 培养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表征能力的教学建议 | 第57-60页 |
6.1 树立符号教学应成为有意识、自觉的行为观 | 第57页 |
6.2 教师要树立符号语言教学观 | 第57-58页 |
6.3 教师要树立符号语言教学方法观 | 第58-59页 |
6.4 符号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观 | 第59-60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60-6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7.2 研究反思 | 第60-61页 |
附录一 | 第61-62页 |
附录二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