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二、初步调查与问题确认 | 第9-11页 |
三、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 第12-21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一) 主题阅读与写作 | 第12页 |
(二) 互动写作 | 第12-13页 |
(三) 行动研究 | 第13页 |
二、主题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 第13-15页 |
(一) 国外主题阅读与写作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国内主题阅读与写作研究 | 第14-15页 |
三、写作教学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一) 国内外写作教学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二) 国内外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 第16-17页 |
四、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一)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理论 | 第17-18页 |
(二) Swain的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理论 | 第18-19页 |
(三) Long的互动假说理论 | 第19页 |
(四) 文秋芳的“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设计 | 第21-2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1页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1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21-22页 |
四、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22页 |
五、行动研究方案 | 第22-23页 |
(一) 行动研究初期 | 第23页 |
(二) 行动研究方案的实施 | 第23页 |
(三) 行动研究的评价阶段 | 第23页 |
六、行动研究总体规划 | 第23-25页 |
第四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 | 第25-40页 |
一、第一阶段(第1-4周):读与写的示范 | 第25-32页 |
(一) 主题阅读材料选编 | 第25-27页 |
(二) 教学基本流程 | 第27-28页 |
(三) 实例阐释教学设计 | 第28-31页 |
(四) 第一阶段实施效果反馈及调整方案 | 第31-32页 |
二、第二阶段(5-20周):写作互评与反思 | 第32-37页 |
(一) 评价引导与示范 | 第32-34页 |
(二) 实例阐释互评教学设计 | 第34-36页 |
(三) 第二实施阶段效果反馈 | 第36-37页 |
三、第三阶段(21-24周):实战演练与提升 | 第37-40页 |
(一) 实战演练的规划与实施 | 第37-38页 |
(二) 第三阶段的实施效果与反馈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效果评估 | 第40-52页 |
一、成绩对比分析 | 第40-42页 |
二、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第42-44页 |
三、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分析 | 第44-45页 |
四、课堂观察与评价分析 | 第45-49页 |
五、研究者教学日志分析 | 第49-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5页 |
一、主要发现 | 第52-53页 |
二、教学启示 | 第53-54页 |
三、将来研究计划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63页 |
附录A | 第55-57页 |
附录B | 第57-58页 |
附录C | 第58-60页 |
附录D | 第60-61页 |
附录E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