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蓄电池剩余电量估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目前国内外电池剩余电量预估方法 | 第15-18页 |
1.2.2 影响电池剩余电量预估准确性的因素 | 第18-19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蓄电池性能分析 | 第21-38页 |
2.1 几种常用蓄电池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21-26页 |
2.1.1 镍镉电池与镍氢电池 | 第22-23页 |
2.1.2 铅酸电池 | 第23-25页 |
2.1.3 锂离子电池 | 第25-26页 |
2.2 蓄电池的主要性能与参数 | 第26-28页 |
2.2.1 电池的容量 | 第26-27页 |
2.2.2 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工作电压 | 第27-28页 |
2.2.3 电池的荷电状态和放电深度 | 第28页 |
2.3 蓄电池相关特性分析 | 第28-36页 |
2.3.1 电池开路电压特性 | 第28-35页 |
2.3.2 蓄电池满充容量与电压回升率 | 第35页 |
2.3.3 电池满充容量与内阻 | 第35-36页 |
2.4 不同蓄电池剩余电量估算方法比较 | 第36-37页 |
2.5 内容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蓄电池剩余电量估算方法 | 第38-48页 |
3.1 蓄电池剩余电量的定义 | 第38页 |
3.2 影响蓄电池剩余电量准确估计的因素及修正方法 | 第38-40页 |
3.2.1 外部环境温度 | 第38-39页 |
3.2.2 循环次数 | 第39页 |
3.2.3 自放电 | 第39页 |
3.2.4 充放电电流 | 第39-40页 |
3.3 电池健康状况及电池初始容量自校正 | 第40-42页 |
3.3.1 电池健康状况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3.3.2 电池健康状况校正方法 | 第41-42页 |
3.3.3 电池初始容量与环境温度关系 | 第42页 |
3.4 电池剩余电量在线估算 | 第42-48页 |
3.4.1 电池剩余电量在线估算方案及实施 | 第43-45页 |
3.4.2 参数测量方法 | 第45-46页 |
3.4.3 方案分析及意义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蓄电池剩余电量估算方法实验分析 | 第48-61页 |
4.1 基于充放电实验获得剩余电量估算模型 | 第49-56页 |
4.1.1 内阻健康因子 | 第52-54页 |
4.1.2 电压回升率健康因子 | 第54-55页 |
4.1.3 综合健康因子 | 第55-56页 |
4.1.4 环境温度因子 | 第56页 |
4.2 蓄电池剩余电量在线估算误差分析 | 第56-58页 |
4.3 在线估算电池剩余电量适用分析 | 第58-59页 |
4.3.1 对铅酸电池充放电并记录数据 | 第58-59页 |
4.3.2 与磷酸铁锂电池比较 | 第59页 |
4.4 内容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5.1 总结 | 第6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