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清洁能源的应用技术 | 第16-22页 |
1.1.1. 清洁能源的发电技术 | 第16-17页 |
1.1.2. 清洁储能技术 | 第17-19页 |
1.1.3. 新型电网的接口形式 | 第19-21页 |
1.1.4. 接口电路的一般要求 | 第21-22页 |
1.2. 双向直流变换器发展与应用 | 第22-24页 |
1.2.1.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1.2.2.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基本要求 | 第23-24页 |
1.2.3. 双向直流变换器的应用 | 第2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液流电池 | 第25-32页 |
2.1. 液流电池的结构组成 | 第25页 |
2.2. 液流电池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2.1. 锌溴液流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2.2. 全钒液流电池基本原理 | 第26页 |
2.3. 液流电池充放电方法 | 第26-29页 |
2.3.1. 液流电池的充电方法 | 第26-28页 |
2.3.2. 液流电池的放电方法 | 第28-29页 |
2.3.3. 液流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 第29页 |
2.4. 液流电池的模型 | 第29-32页 |
2.4.1. 液流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29-30页 |
2.4.2. 液流电池的简化模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双向直流变换器原理与应用 | 第32-42页 |
3.1. 非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 | 第32-36页 |
3.1.1. 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 第32-33页 |
3.1.2. 双向BUCK/BOOST变换器 | 第33-34页 |
3.1.3. 双向CUK直流变换器 | 第34-35页 |
3.1.4. 全桥式双向直流变换器 | 第35页 |
3.1.5. 非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特点 | 第35-36页 |
3.2. 隔离式双向直流变换器 | 第36-40页 |
3.2.1. 正激式双向直流变换器 | 第36-37页 |
3.2.2. 反激式双向直流变换器 | 第37-38页 |
3.2.3. 双向推挽式直流变换器 | 第38-39页 |
3.2.4. 移相全桥式双向直流变换器 | 第39-40页 |
3.2.5. 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特点 | 第40页 |
3.3. 几种典型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比较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移相全桥式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建模 | 第42-68页 |
4.1. 移相全桥双向直流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42-43页 |
4.2. 移相全桥双向DC/DC模型 | 第43-60页 |
4.2.1. 建模方法 | 第43-46页 |
4.2.2. 移相全桥式双向直流变换器6模态时域分析 | 第46-54页 |
4.2.3. 六模态功率汇总比较 | 第54-60页 |
4.3. 移相全桥式双向直流变换器的统一模型 | 第60-64页 |
4.4. 移相全桥式双向直流变换器对电池充电的模型 | 第64-66页 |
4.5. DC/DC在能量管理中的应用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液流电池的双闭环充放电控制策略及仿真 | 第68-80页 |
5.1. 液流电池的双闭环充放电控制策略 | 第68-72页 |
5.1.1. 液流电池充放电控制过程 | 第68页 |
5.1.2. 充放电控制器设计 | 第68-72页 |
5.2.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72-73页 |
5.3. 双闭环充放电控制仿真验证 | 第73-75页 |
5.4. 采用等效电路模型的仿真结果 | 第75-79页 |
5.5. 结论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