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

广州市某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深基坑的发展历程第11-12页
    1.3 我国深基坑工程事故第12-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1 围护结构变形形状的研究第16-17页
        1.4.2 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形状的研究第17-19页
        1.4.3 坑底土体隆起的研究第19-20页
        1.4.4 基坑周围深层土体的沉降第20页
    1.5 广州地区深基坑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4页
第二章 某深基坑施工第24-42页
    2.1 工程概况第24-28页
        2.1.1 工程简介第24页
        2.1.2 水文概况第24-25页
        2.1.3 工程地质概况第25-26页
        2.1.4 工程周边条件第26-28页
    2.2 基坑设计简介第28-31页
        2.2.1 设计依据第28页
        2.2.2 基坑围护方案选择第28-30页
        2.2.3 计算模型和计算过程简介第30-31页
    2.3 基坑工程的施工第31-40页
        2.3.1 施工工序第31-34页
        2.3.2 连续墙施工第34-37页
        2.3.3 中立柱施工第37-38页
        2.3.4 土方工程施工第38页
        2.3.5 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第38-39页
        2.3.6 钢支撑施工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基坑监测与监测成果分析第42-70页
    3.1 深基坑监测的基本原则第42-43页
    3.2 基坑监测技术第43-48页
        3.2.1 基坑监测项目确定第43-44页
        3.2.2 监测网点布置第44-45页
        3.2.3 基坑监测频率第45-46页
        3.2.4 基坑监测预警值第46-47页
        3.2.5 监测数据处理第47页
        3.2.6 基坑监测的反馈系统第47-48页
    3.3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第48-57页
        3.3.1 监测依据第48页
        3.3.2 监测的目的第48-49页
        3.3.3 施工监测流程第49页
        3.3.4 主要监测内容第49-50页
        3.3.5 监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第50-55页
        3.3.6 深基坑监测频率第55-56页
        3.3.7 监测控制标准和预警第56-57页
    3.4 某基坑监测数据分析第57-68页
        3.4.1 墙顶水平位移监测数据分析第57-58页
        3.4.2 连续墙体变形监测数据分析第58-62页
        3.4.3 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分析第62-63页
        3.4.4 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分析第63-65页
        3.4.5 支撑轴力监测数据分析第65-66页
        3.4.6 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第66-67页
        3.4.7 支撑立柱沉降监测数据分析第67-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深基坑施工过程的Midas/GTS模拟第70-96页
    4.1 有限元法基本过程第70-72页
    4.2 MIDAS/GTS有限元软件简介第72-73页
    4.3 各个参数的确定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第73-75页
        4.3.1 土体参数的确定第73-74页
        4.3.2 模型的假设第74页
        4.3.3 边界约束和施工阶段划分第74-75页
    4.4 对MIDAS/GTS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第75-94页
        4.4.1 连续墙水平位移分析第75-79页
        4.4.2 墙顶水平位移分析第79-81页
        4.4.3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分析第81-82页
        4.4.4 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和位移分析第82-84页
        4.4.5 不同深度土层的沉降和位移分析第84-88页
        4.4.6 基坑底部隆起分析第88-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96-98页
    5.1 结论第96页
    5.2 展望第96-97页
    5.3 建议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附录1 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亦有道—南京城东慢行空间设计调查
下一篇:基于LabVIEW的船舶动力机械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