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目的 | 第11页 |
3.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3.简要评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18-24页 |
(一)水权交易市场概述 | 第18-21页 |
1.水及水权 | 第18-19页 |
2.水权交易 | 第19-20页 |
3.水权交易市场 | 第20-21页 |
(二)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4页 |
1.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 第21-22页 |
2.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2页 |
3.合作治理理论 | 第22-24页 |
二、国内水权市场建设及政府职能发挥 | 第24-30页 |
(一)国内水权交易市场建设 | 第24-26页 |
1.水权市场建设内容 | 第24页 |
2.水权市场运行体系 | 第24-25页 |
3.水权市场发展情况 | 第25-26页 |
(二)政府推动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理论研究 | 第26-28页 |
1.公共水资源及其外部性 | 第26-27页 |
2.服务型政府建设 | 第27页 |
3.合作治理 | 第27-28页 |
(三)政府在水权交易市场中的角色定位 | 第28-30页 |
1.政府在水权市场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2.政府与市场在水权活动中的关系 | 第29-30页 |
三、政府推动国内水权市场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0-38页 |
(一)水权市场建设现状:以“东阳——义乌”水权交易为例 | 第30-32页 |
1.“东阳——义乌”水权交易简介 | 第30-31页 |
2.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现状 | 第31-32页 |
(二)水权市场建设的问题 | 第32-34页 |
1.微观角度 | 第32-33页 |
2.宏观角度 | 第33-34页 |
(三)政府推动水权市场建设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1.根本原因:水资源配置观念不先进 | 第34-35页 |
2.直接原因:行政管理模式不科学 | 第35-36页 |
3.间接原因:政府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6-38页 |
四、国内外水权市场建设实践与启示 | 第38-42页 |
(一)国外水权交易市场建设实践 | 第38页 |
1.澳大利亚 | 第38页 |
2.法国 | 第38页 |
3.智利 | 第38页 |
(二)国内水权市场建设实践 | 第38-40页 |
1.山东省 | 第38-39页 |
2.甘肃张掖市 | 第39页 |
3.中国水权交易所 | 第39-40页 |
(三)国内外水权市场建设启示 | 第40-42页 |
1.法律法规支撑 | 第40页 |
2.监管力量保障 | 第40页 |
3.注重市场引导 | 第40-41页 |
4.基础设施建设 | 第41-42页 |
五、政府推进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的作用和建议 | 第42-50页 |
(一)政府推动水权交易市场建设作用分析 | 第42-43页 |
1.制度设计 | 第42页 |
2.公众引导 | 第42-43页 |
3.政策扶持 | 第43页 |
4.监管创新 | 第43页 |
(二)国内水权交易市场建设中的责任框架 | 第43-46页 |
1.经济责任 | 第45页 |
2.生态责任 | 第45页 |
3.社会责任 | 第45页 |
4.政治责任 | 第45-46页 |
(三)政府推进水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实际建议 | 第46-50页 |
1.健全水权市场法律制度 | 第46页 |
2.创新行政监管体制机制 | 第46-47页 |
3.加强水权市场宣传引导 | 第47页 |
4.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50页 |
六、结论 | 第50-52页 |
(一)全文总结 | 第50-51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