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白菜类论文

白菜花粉壁发育相关的四个多糖代谢基因的表达分析与功能鉴定

致谢第6-13页
缩略词第13-17页
摘要第17-19页
Abstract第19-21页
前言第22-24页
1 文献综述: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壁发育研究进展第24-42页
    1.1 植物花粉与花粉囊壁发育概述第24-25页
        1.1.1 花粉发育第24-25页
        1.1.2 花粉囊壁发育第25页
    1.2 花粉壁发育第25-32页
        1.2.1 成熟花粉壁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第25页
        1.2.2 花粉外壁发育第25-29页
            1.2.2.1 花粉外壁的生物学功能第25页
            1.2.2.2 花粉外壁发育过程第25-26页
            1.2.2.3 绒粘层功能的行使与外壁发育第26页
            1.2.2.4 原外壁和细胞质膜的波浪状结构与外壁发育第26-27页
            1.2.2.5 胼胝质壁合成与外壁发育第27页
            1.2.2.6 孢粉素的合成与外壁发育第27-29页
        1.2.3 花粉内壁发育第29-30页
            1.2.3.1 花粉内壁发育过程第29页
            1.2.3.2 花粉内壁的生物学功能第29页
            1.2.3.3 多糖代谢与花粉内壁发育第29-30页
            1.2.3.4 花粉内壁发育相关的其他基因和蛋白第30页
        1.2.4 花粉管萌发与生长第30-32页
            1.2.4.1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Ca~(2+)信号第31页
            1.2.4.2 花粉管细胞骨架第31页
            1.2.4.3 小GTPases和花粉管生长第31-32页
            1.2.4.4 花粉管引导第32页
    1.3 花粉壁发育相关的基因家族第32-34页
        1.3.1 花粉转录组第32页
        1.3.2 花粉壁合成相关的基因家族第32-34页
            1.3.2.1 细胞壁AGP基因家族第33页
            1.3.2.2 细胞壁修饰相关基因家族第33-34页
    1.4 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基因家族在被子植物中的研究进展第34-38页
        1.4.1 AGP的分子结构与分类第35页
        1.4.2 AGPs与植物营养生长第35-36页
        1.4.3 AGPs与植物生殖发育第36-37页
            1.4.3.1 AGPs与花粉及雌配子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第36-37页
            1.4.3.2 AGPs与胚胎发育第37页
        1.4.4 AGPs与PCD第37页
        1.4.5 AGPs与信号识别和传导第37-38页
    1.5 果胶甲酯酶基因家族在被子植物中的研究进展第38-42页
        1.5.1 PMEs的作用机制第38页
        1.5.2 PMEs的分子结构与分类第38-39页
        1.5.3 PMEs的生物学功能第39-40页
        1.5.4 PMEIs第40-42页
2 白菜花粉特异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基因BcMF8的表达分析与功能鉴定第42-6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2-53页
        2.1.1 植物材料与主要试剂第42-43页
        2.1.2 白菜核不育两用系ajhGMS‘Bcajh97-01A/B’的人工授粉第43页
        2.1.3 DNA、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第43-44页
            2.1.3.1 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第43-44页
            2.1.3.2 Trizol(?)法抽提各植物组织总RNA第44页
            2.1.3.3 cDNA的合成第44页
        2.1.4 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第44-46页
            2.1.4.1 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分析第44-45页
            2.1.4.2 原位杂交分析第45-46页
        2.1.5 原核表达第46-47页
            2.1.5.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6页
            2.1.5.2 pET32a(+)BcMF8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第46页
            2.1.5.3 BcMF8融合蛋白的SDS-PAGE及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第46-47页
            2.1.5.4 BcMF8融合蛋白的Yariv试剂检测第47页
        2.1.6 亚细胞定位分析第47-48页
            2.1.6.1 BcMF8过表达基因序列的分离第47页
            2.1.6.2 入门载体的构建第47页
            2.1.6.3 LR反应连接Gateway载体第47页
            2.1.6.4 pB7YWG2,0BcMF8质粒转化农杆菌GV3101第47-48页
            2.1.6.5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烟草体内瞬时表达体系观察BcMF8的亚细胞定位第48页
            2.1.6.6 利用基因枪法介导的洋葱表皮瞬时表达体系分析BcMF8的亚细胞定位第48页
        2.1.7 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8-50页
            2.1.7.1 反义基因片段的分离第48页
            2.1.7.2 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8-49页
            2.1.7.3 pBI35S::BcMF8A质粒直接转化农杆菌LBA4404第49-50页
        2.1.8 反义表达载体对菜心的遗传转化第50-51页
            2.1.8.1 培养基的配制第50页
            2.1.8.2 播种培养第50页
            2.1.8.3 预培养第50页
            2.1.8.4 共培养第50页
            2.1.8.5 分化培养第50页
            2.1.8.6 继代培养及生根培养第50-51页
            2.1.8.7 移栽第51页
        2.1.9 转反义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51-52页
            2.1.9.1 转反义基因植株基因组DNA、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第51页
            2.1.9.2 转反义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51页
            2.1.9.3 转反义基因植株的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第51-52页
            2.1.9.4 转反义基因植株的Real-time RT-PCR检测第52页
        2.1.10 转反义基因植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观察第52-53页
            2.1.10.1 植株的形态学观察第52页
            2.1.10.2 花粉生活力观察第52-53页
            2.1.10.3 花粉形态扫描电镜和花粉发育透射电镜观察第53页
            2.1.10.4 花粉体外萌发实验第53页
            2.1.10.5 花粉在雌蕊中的生长观察第53页
            2.1.10.6 结籽情况统计第53页
    2.2 结果第53-62页
        2.2.1 BcMF8在花粉、花粉管和早期花粉管生长时期的柱头中表达第53-54页
        2.2.2 BcMF8编码定位于质膜和细胞壁的膜外分泌蛋白第54-57页
            2.2.2.1 成功构建BcMF8原核表达载体第54页
            2.2.2.2 BcMF8编码一个水溶性蛋白第54页
            2.2.2.3 来自原核表达体系的BcMF8融合蛋白不能使Yariv试剂显色第54页
            2.2.2.4 成功构建BcMF8过表达载体第54-56页
            2.2.2.5 BcMF8编码定位于质膜和细胞壁的的膜外分泌蛋白第56-57页
        2.2.3 成功构建反义BcMF8表达载体并导入农杆菌第57-58页
        2.2.4 反义BcMF8表达载体成功导入菜心植株第58-59页
            2.2.4.1 获得反义BcMF8表达载体转化菜心植株第58页
            2.2.4.2 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验证反义BcMF8表达载体成功导入菜心植株第58页
            2.2.4.3 BcMF8在bcmf8的花序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第58-59页
        2.2.5 bcmf8的花粉内壁发育和萌发沟形成异常、花粉管生长受阻第59-62页
            2.2.5.1 bcmf8的花粉畸形第59-60页
            2.2.5.2 bcmf8的花粉内壁发育异常、萌发沟数目增加第60-61页
            2.2.5.3 bcmf8的花粉管生长受阻第61-62页
    2.3 讨论第62-68页
        2.3.1 BcMF8是一个在花粉和花粉管中特异表达的授粉后持续表达基因第62-65页
        2.3.2 BcMF8是一个定位于质膜和细胞壁的分泌蛋白第65-66页
        2.3.3 BcMF8通过影响内壁发育而参与花粉形态建成和萌发沟形成第66页
        2.3.4 BcMF8在花粉管萌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66-68页
3 白菜花粉特异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基因BcMF18的表达分析与功能鉴定第68-9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8-71页
        3.1.1 植物材料与主要试剂第68页
        3.1.2 白菜核不育两用系ajhGMS'Bcajh97-01A/B'的人工授粉第68-69页
        3.1.3 DNA、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第69页
        3.1.4 基因序列的同源克隆第69页
        3.1.5 核苷酸序列分析第69页
        3.1.6 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第69页
            3.1.6.1 半定量RT-PCR分析第69页
            3.1.6.2 Real-time RT-PCR分析第69页
            3.1.6.3 原位杂交分析第69页
        3.1.7 原核表达第69-70页
        3.1.8 亚细胞定位分析第70页
        3.1.9 过表达载体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70页
        3.1.10 拟南芥过表达植株的分子检测第70页
            3.1.10.1 拟南芥过表达植株基因组DNA、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第70页
            3.1.10.2 PCR检测第70页
            3.1.10.3 Real-time RT-PCR检测第70页
        3.1.11 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0页
        3.1.12 反义表达载体对菜心的遗传转化第70-71页
        3.1.13 转反义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71页
        3.1.14 拟南芥过表达植株和转反义基因植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观察第71页
    3.2 结果第71-89页
        3.2.1 成功获得AtAGP6在白菜中的同源基因的cDNA和DNA全长序列第71-72页
        3.2.2 BcMF18只在‘Bcajh97-01’的可育株系花发育后期的小孢子中特异表达第72-74页
        3.2.3 BcMF18编码定位于质膜和细胞壁的膜外分泌蛋白第74-77页
            3.2.3.1 成功构建BcMF18原核表达载体第74页
            3.2.3.2 BcMF18编码一个水溶性蛋白第74页
            3.2.3.3 来自原核表达体系的BcMF18融合蛋白不能使Yariv试剂显色第74-75页
            3.2.3.4 成功构建BcMF18过表达载体第75-76页
            3.2.3.5 BcMF18编码定位于质膜和细胞壁的的膜外分泌蛋白第76-77页
        3.2.4 BcMF18过表达载体成功导入拟南芥植株第77-78页
            3.2.4.1 获得BcMF18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植株第77-78页
            3.2.4.2 PCR验证BcMF18过表达载体成功导入拟南芥植株第78页
            3.2.4.3 BcMF18在bcmf18oe植株花序中的表达量上调第78页
        3.2.5 bcmf18oe的花粉败育第78-82页
            3.2.5.1 bcmf18oe的角果短、结籽率降低第78-79页
            3.2.5.2 bcmf18oe的花粉皱缩畸形且不能完成水合作用第79-80页
            3.2.5.3 bcmf18oe的花粉管萌发率降低第80-81页
            3.2.5.4 bcmf18oe的花粉细胞核、内含物和内壁降解第81-82页
        3.2.6 成功构建反义BcMF18表达载体并导入农杆菌第82-83页
        3.2.7 反义BcMF18表达载体成功导入菜心植株第83-84页
            3.2.7.1 获得反义BcMF18表达载体转化菜心植株第83页
            3.2.7.2 PCR验证反义BcMF18表达载体成功导入菜心植株第83-84页
            3.2.7.3 BcMF18在bcmf18的花序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第84页
        3.2.8 bcmf18的花粉败育、不能完成水合作用且花粉管萌发率降低第84-89页
            3.2.8.1 bcmf18的花粉皱缩畸形、不能完成水合第84-85页
            3.2.8.2 bcmf18的花粉内壁不能正常形成、细胞核和内含物降解第85-88页
            3.2.8.3 bcmf18的花粉管萌发率降低、结籽率降低第88-89页
    3.3 讨论第89-94页
        3.3.1 BcMF18是一个花粉特异的经典AGP基因第89-91页
        3.3.2 BcMF18是一个定位于质膜和细胞壁的分泌蛋白第91-93页
        3.3.3 BcMF18通过影响纤维素沉积而影响花粉内壁发育第93-94页
4 白菜花粉特异的两个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基因BcMF8和BcMF18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模式比较分析第94-10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94-96页
        4.1.1 植物材料与主要试剂第94页
        4.1.2 DNA、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第94页
        4.1.3 BcMF8和BcMF18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第94-95页
        4.1.4 BcMF8和BcMF18时空表达的Real-time RT-PCR比较分析第95页
        4.1.5 BcMF8和BcMF18双价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5-96页
            4.1.5.1 反义基因片段的分离第95页
            4.1.5.2 双价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95页
            4.1.5.3 双价反义表达载体直接转化农杆菌LBA4404第95-96页
        4.1.6 反义表达载体对菜心的遗传转化第96页
        4.1.7 转反义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96页
        4.1.8 转反义基因植株的形态学与细胞学观察第96页
    4.2 结果第96-103页
        4.2.1 BcMF8和BcMF18核苷酸序列比较第96-97页
        4.2.2 BcMF8和BcMF18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或器官中具有类似表达模式第97-98页
        4.2.3 成功构建BcMF8和BcMF18双价反义表达载体并导入农杆菌第98页
        4.2.4 BcMF8和BcMF18双价反义表达载体成功导入菜心植株第98-99页
            4.2.4.1 获得BcMF8和BcMF18双价反义表达载体转化菜心植株第98页
            4.2.4.2 PCR验证BcMF8和BcMF18双价反义表达载体成功导入菜心植株第98页
            4.2.4.3 BcMF8和BcMF18在bcmf8 bcmf18的花序中的表达受到抑制第98-99页
        4.2.5 bcmf8 bcmf18的花粉畸形、花粉管萌发率降低第99-103页
            4.2.5.1 bcmf8 bcmf18的花粉畸形第99-101页
            4.2.5.2 bcmf8 bcmf18的花粉发育异常、绒粘层提前降解第101-102页
            4.2.5.3 bcmf8 bcmf18的花粉管萌发率降低、结籽率降低第102-103页
    4.3 讨论第103-108页
        4.3.1 BcMF8和BcMF18的时空表达表达模式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第103-107页
        4.3.2 BcMF8和BcMF18在花粉内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模式和功能不重叠第107页
        4.3.3 BcMF8和BcMF18在绒粘层PCD过程中功能冗余第107-108页
5 白菜花粉特异的两个果胶甲酯酶基因BcMF23a和BcMF23b的表达分析第108-12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08-111页
        5.1.1 植物材料与主要试剂第108页
        5.1.2 白菜核不育两用系ajhGMS‘Bcajh97-01A/B’的人工授粉第108-109页
        5.1.3 DNA、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第109页
        5.1.4 拟南芥PME基因At5g07410在白菜中的同源基因的查找第109页
        5.1.5 基因序列的同源克隆第109页
        5.1.6 核苷酸序列分析第109页
        5.1.7 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第109-110页
            5.1.7.1 半定量RT-PCR分析第109页
            5.1.7.2 Real-time RT-PCR分析第109-110页
            5.1.7.3 原位杂交分析第110页
        5.1.8 启动子序列的分离及表达活性分析与比较第110页
            5.1.8.1 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农杆菌的遗传转化第110页
            5.1.8.2 启动子的活性检测第110页
            5.1.8.3 启动子表达载体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110页
            5.1.8.4 启动子表达载体遗传转化拟南芥植株的PCR检测第110页
            5.1.8.5 GUS染色第110页
        5.1.9 原核表达和PME活性检测第110-111页
            5.1.9.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的转化第110-111页
            5.1.9.2 SDS-PAGE及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第111页
            5.1.9.3 酶活检测第111页
        5.1.10 亚细胞定位分析第111页
    5.2 结果第111-123页
        5.2.1 成功获得Bra028699和Bra009265的cDNA和DNA全长序列第111-112页
        5.2.2 BcMF23在‘Bcajh97-01’的可育株系花粉发育后期的小孢子中表达第112-115页
        5.2.3 BcMF23a和BcMF23b的启动子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第115-118页
            5.2.3.1 成功构建BcMF23a和BcMF23b启动子表达载体第115-116页
            5.2.3.2 BcMF23a和BcMF23b启动子具有表达活性第116-117页
            5.2.3.3 BcMF23a和BcMF23b启动子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第117-118页
        5.2.4 BcMF23a和BcMF23b编码定位于质膜和细胞壁的膜外分泌蛋白第118-123页
            5.2.4.1 成功构建BcMF23a和BcMF23b原核表达载体第118-120页
            5.2.4.2 BcMF23a和BcMF23b编码约40 kDa的水溶性蛋白第120-121页
            5.2.4.3 只有BcMF23a编码的蛋白具有PME活性第121-122页
            5.2.4.4 成功构建BcMF23a和BcMF23b过表达载体第122-123页
            5.2.4.5 BcMF23a和BcMF23b编码定位于质膜和细胞壁的膜外分泌蛋白第123页
    5.3 讨论第123-128页
        5.3.1 BcMF23a和BcMF23b是两个花粉特异的PME基因第123-124页
        5.3.2 BcMF23a和BcMF23b可能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且功能冗余第124-126页
        5.3.3 BcMF23a和BcMF23b均为定位于质膜和花粉壁的分泌蛋白第126页
        5.3.4 BcMF23a具有PME活性第126-128页
结论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绒山羊绒毛周期相关microRNA及其靶基因的研究
下一篇:OsARF19调控水稻叶夹角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