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OsARF19调控水稻叶夹角的分子机制

目录第7-11页
致谢第11-13页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6页
缩略语表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39页
    1.1 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第18-22页
        1.1.1 生长素的合成第18-19页
        1.1.2 生长素的分布第19-20页
        1.1.3 生长素的存在状态第20-21页
        1.1.4 生长素的降解第21页
        1.1.5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第21-22页
    1.2 生长素的信号途径第22-36页
        1.2.1 泛素蛋白酶系统和SCF复合体第23-25页
        1.2.2 ARF家族研究概述第25-31页
            1.2.2.1 ARF基因的分布第25-26页
            1.2.2.2 ARF蛋白的结构第26-27页
            1.2.2.3 ARF与AUX/IAA互作第27-28页
            1.2.2.4 ARF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第28-29页
            1.2.2.5 ARF对植物发育的影响第29-31页
                1.2.2.5.1 ARF影响叶和维管组织的发育第29-30页
                1.2.2.5.2 ARF影响根的发育第30-31页
                1.2.2.5.3 ARF影响花器官的发育第31页
                1.2.2.5.4 ARF影响种子的发育第31页
        1.2.3 生长素早期响应基因第31-36页
            1.2.3.1 GH3家族研究概述第32-35页
                1.2.3.1.1 GH3蛋白的结构与分类第32-33页
                1.2.3.1.2 GH3蛋白功能第33-35页
                    1.2.3.1.2.1 GH3蛋白具有氨基酸化合成酶功能第33-34页
                    1.2.3.1.2.2 GH3基因与植物防卫第34页
                    1.2.3.1.2.3 GH3基因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第34页
                    1.2.3.1.2.4 GH3基因与光信号传导第34-35页
                    1.2.3.1.2.5 GH3基因与植物形态第35页
                    1.2.3.1.2.6 GH3基因与ARF第35页
            1.2.3.2 Aux/IAA基因家族第35-36页
            1.2.3.3 SAUR基因家族第36页
    1.3 油菜素内酯的信号转导第36-37页
    1.4 BR与生长素信号的相互作用第37-38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8-39页
第二章 OsARF19超表达、突变体材料的获得、鉴定及表型分析第39-51页
    2.1 引言第39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9-43页
        2.2.1 植物材料和水稻培养条件第39-40页
        2.2.2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转基因阳性苗的获得第40-42页
            2.2.2.1 35S:OsARF19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1页
            2.2.2.2 转化野生型(NIP)愈伤第41页
            2.2.2.3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鉴定第41-42页
        2.2.3 突变体的鉴定第42-43页
            2.2.3.1 DNA水平的鉴定第42-43页
            2.2.3.2 RNA水平的鉴定第4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2.3.1 超表达材料和突变体的鉴定及结果分析第43-45页
        2.3.2 超表达株系和突变体的表型分析第45-48页
    2.4 讨论第48-50页
    2.5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OsARFl9超表达株系叶节的超微结构和生长素相关分析第51-61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3.2.1 材料第51-52页
        3.2.2 叶枕测量方法第52页
        3.2.3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第52页
        3.2.4 树脂切片样品制备和观察第52页
        3.2.5 细胞壁纤维素含量测定第52页
        3.2.6 生长素含量测定第52页
        3.2.7 生长素报告基因DR5:GUS表达分析第52-53页
        3.2.8 定量PCR第5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3.3.1 叶枕测量和扫描电镜结果分析第53-54页
        3.3.2 树脂切片结果分析第54-56页
        3.3.3 叶片纤维素含量结果分析第56页
        3.3.4 叶节生长素含量分析第56-57页
        3.3.5 参与生长素控制叶夹角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7-58页
    3.4 讨论第58-60页
    3.5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OsARF19的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第61-69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1-64页
        4.2.1 材料第61-62页
        4.2.2 载体构建以及转基因阳性苗染色第62页
            4.2.2.1 :OsARFl9pro:GUS载体的构建第62页
            4.2.2.2 转化野生型(NIP)愈伤第62页
            4.2.2.3 转基因阳性苗鉴定及染色第62页
        4.2.3 定量和半定量PCR第62-63页
        4.2.4 载体构建以及转化烟草第63-64页
            4.2.4.1 35S:OsARF19-sGFP载体的构建第63-64页
            4.2.4.2 转化烟草第6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4.3.1 OsARF19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第64-67页
        4.3.2 OsARF19亚细胞定位分析第67页
    4.4 讨论第67-68页
    4.5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OsARF19与OsGH3-5的关系以及OsGH3-5功能初探第69-91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9-78页
        5.2.1 材料第69页
        5.2.2 定量PCR第69-70页
        5.2.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第70-71页
        5.2.4 酵母单杂试验第71-73页
            5.2.4.1 酵母单杂载体构建第71-72页
            5.2.4.2 酵母的培养第72页
            5.2.4.3 酵母感受态的制作第72-73页
            5.2.4.4 酵母的转化第73页
        5.2.5 载体构建及转化烟草第73-74页
            5.2.5.1 OsGH3-5pro:sGFP载体的构建第73-74页
            5.2.5.2 转化烟草第74页
        5.2.6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转基因阳性苗的获得第74-75页
            5.2.6.1 35S:OsGH3-5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4-75页
            5.2.6.2 转化野生型(NIP)愈伤第75页
            5.2.6.3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鉴定第75页
        5.2.7 突变体的鉴定第75-76页
            5.2.7.1 DNA水平的鉴定第75-76页
            5.2.7.2 RNA水平的鉴定第76页
        5.2.8 载体构建以及转基因阳性苗染色第76-77页
            5.2.8.1 OsGH3-5pro:GUS载体的构建第76页
            5.2.8.2 转化野生型(NIP)愈伤第76页
            5.2.8.3 转基因阳性苗鉴定及GUS染色第76-77页
        5.2.9 转化烟草及分离和转化水稻原生质体第77页
            5.2.9.1 35S:OsGH3-5-eGFP载体的构建第77页
            5.2.9.2 转化烟草第77页
            5.2.9.3 分离和转化水稻原生质体第77页
        5.2.10 定量和半定量PCR第77页
        5.2.11 生长素报告基因DR5:GUS表达分析第77页
        5.2.12 生长素含量测定第77-7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8-87页
        5.3.1 OsARF19调控OsGH3s的证据第78-79页
        5.3.2 OsGH3-5是OsARF19的靶基因第79-80页
        5.3.3 OsGH3-5超表达材料的鉴定及表型分析第80-82页
        5.3.4 OsGH3-5敲除突变体的鉴定及表型分析第82-84页
        5.3.5 OsGH3-5表达模式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第84-86页
        5.3.6 OsGH3-5超表达株系自由态IAA含量降低及对生长素的响应第86-87页
    5.4 讨论第87-89页
    5.5 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OsARF19在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第91-101页
    6.1 引言第91-92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92-95页
        6.2.1 植物材料第92页
        6.2.2 BR敏感试验第92-93页
        6.2.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试验第93页
        6.2.4 酵母单杂试验第93-95页
            6.2.4.1 酵母单杂载体构建第93-94页
            6.2.4.2 酵母的培养第94页
            6.2.4.3 酵母感受态的制作第94页
            6.2.4.4 酵母的转化第94-95页
        6.2.5 定量PCR第95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95-98页
        6.3.1 OsARF19超表达株系对外源BR的响应第95-97页
        6.3.2 OsARF19直接结合OsBRI1启动子的证据第97页
        6.3.3 参与BR响应和BR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第97-98页
    6.4 讨论第98-99页
    6.5 小结第99-101页
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展望第101-106页
    7.1 全文讨论第101-104页
        7.1.1 OsARF19通过直接改变OsGH3-5的表达调控叶夹角第101-102页
        7.1.2 叶节的自由态IAA含量的改变可能导致叶夹角的增大第102页
        7.1.3 OsARF19通过OsBRI1调控BR信号转导控制叶夹角第102-103页
        7.1.4 OsARF19参与生长素和BR信号通路网络交叉第103-104页
    7.2 本研究创新点第104页
    7.3 未来的计划和展望第104-106页
        7.3.1 双突变体、多重突变体的获得和表型鉴定第104页
        7.3.2 OsARF19其他下游靶基因的研究第104-105页
        7.3.3 OsARF19蛋白是否受到OsGSK2磷酸化修饰第105-106页
附录第106-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59页
个人简历第159-16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菜花粉壁发育相关的四个多糖代谢基因的表达分析与功能鉴定
下一篇:农户参与用水协会行为、绩效与满意度研究--以江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