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8页 |
2.1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1.1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2.1.2 公路工程项目造价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3 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 第21-22页 |
2.2 成熟度理论 | 第22-25页 |
2.2.1 成熟度模型概述 | 第22-23页 |
2.2.2 典型成熟度模型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8页 |
3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分析与指标体系建立 | 第28-40页 |
3.1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分析 | 第28-31页 |
3.1.1 成熟度模型范畴与维度 | 第28-29页 |
3.1.2 成熟度模型等级与结构 | 第29-31页 |
3.2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1-37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1-32页 |
3.2.2 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4页 |
3.2.3 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 | 第34-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4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 第40-46页 |
4.1 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0-42页 |
4.1.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40页 |
4.1.2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 第40-42页 |
4.2 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4.2.1 常用的评价方法 | 第42-43页 |
4.2.2 构造隶属度函数 | 第43-44页 |
4.2.3 造价管理成熟度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案例研究 | 第46-56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46-47页 |
5.2 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 | 第47-54页 |
5.2.1 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7-51页 |
5.2.2 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建立与求解 | 第51-54页 |
5.3 造价管理成熟度提升策略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6页 |
6.2 需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62-64页 |
附录Ⅰ 高速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 第64-66页 |
附录Ⅱ 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