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5-30页 |
1.1 植物体内蛋白降解途径 | 第15-22页 |
1.1.1 自体吞噬系统 | 第15页 |
1.1.2 蛋白的泛素化修饰 | 第15-16页 |
1.1.3 泛素的结构 | 第16-17页 |
1.1.4 泛素活化酶 | 第17页 |
1.1.5 泛素结合酶 | 第17-18页 |
1.1.6 泛素连接酶 | 第18-22页 |
1.2 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2.1 土壤盐渍化对植物的影响 | 第22页 |
1.2.2 植物SOS信号途径 | 第22-24页 |
1.2.3 ABA与植物耐盐胁迫的关系 | 第24页 |
1.3 植物体内油菜素甾醇途径 | 第24-28页 |
1.3.1 油菜素甾醇概述 | 第24页 |
1.3.2 油菜素甾醇的作用 | 第24-25页 |
1.3.3 油菜素甾醇信号通路 | 第25-28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1.4.1 目的与意义 | 第28-2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0-44页 |
2.2.1 拟南芥种子消毒与播种 | 第30页 |
2.2.2 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 第30-32页 |
2.2.3 拟南芥DNA的提取 | 第32页 |
2.2.4 拟南芥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2.2.5 反转录cDNA | 第33-34页 |
2.2.6 实时定量荧光PCR | 第34页 |
2.2.7 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 | 第34-35页 |
2.2.8 烟草瞬时表达 | 第35页 |
2.2.9 质粒的提取与纯化 | 第35页 |
2.2.10 拟南芥原生质体分离和转化 | 第35-37页 |
2.2.11 植物总蛋白提取 | 第37页 |
2.2.12 重组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 第37-39页 |
2.2.13 蛋白电泳 | 第39-40页 |
2.2.14 Western blot印迹杂交 | 第40-41页 |
2.2.15 酵母双杂交证明PUB30与BKI1互作 | 第41页 |
2.2.16 Pull-down方法验证PUB30与BKI1互作 | 第41-42页 |
2.2.17 免疫共沉淀验证PUB30与BKI1互作 | 第42页 |
2.2.18 PUB30体外自身泛素化反应 | 第42页 |
2.2.19 BKI1体内自身泛素化反应 | 第42-43页 |
2.2.20 BKI1体外降解 | 第43页 |
2.2.21 BKI1体内降解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69页 |
3.1 PUB30和PUB31序列分析 | 第44-46页 |
3.2 pub30和pub31突变体鉴定 | 第46-47页 |
3.3 PUB30与PUB31对拟南芥萌发期耐盐性的影响 | 第47-51页 |
3.3.1 pub30突变体萌发期耐盐性观察 | 第47-48页 |
3.3.2 pub31突变体萌发期耐盐性观察 | 第48-50页 |
3.3.3 过表达PUB30转基因植株萌发期耐盐性观察 | 第50-51页 |
3.4 PUB30基因与PUB30蛋白功能分析 | 第51-54页 |
3.4.1 PUB30在拟南芥各组织中的表达 | 第51页 |
3.4.2 PUB30亚细胞定位 | 第51-52页 |
3.4.3 PUB30体外自身泛素化 | 第52-54页 |
3.5 PUB30与BKI1互作分析 | 第54-57页 |
3.5.1 酵母双杂交证明PUB30与BKI1互作 | 第54-55页 |
3.5.2 Pull-down验证PUB30与BKI1体外互作 | 第55-56页 |
3.5.3 免疫共沉淀验证PUB30与BKI1体内互作 | 第56-57页 |
3.6 PUB30对BKI1降解的影响 | 第57-61页 |
3.6.1 BKI1体内泛素化 | 第57-58页 |
3.6.2 PUB30对BKI1体外降解的影响 | 第58-59页 |
3.6.3 PUB30对BKI1体内降解的影响 | 第59-61页 |
3.7 BKI1对拟南芥耐盐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3.7.1 BKI1在拟南芥萌发期对耐盐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3.7.2 BKI1在拟南芥苗期对耐盐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3.8 BKI1盐胁迫相关功能分析 | 第64-66页 |
3.8.1 BKI1在BR处理和盐处理条件下亚细胞定位 | 第64-65页 |
3.8.2 野生型与pub30突变体盐处理后BKI1表达变化 | 第65-66页 |
3.8.3 拟南芥盐处理后BKI1蛋白变化 | 第66页 |
3.9 野生型和pub30突变体对BR的响应 | 第66-67页 |
3.10 野生型和bki1突变体对ABA的响应 | 第67-69页 |
4 讨论 | 第69-73页 |
4.1 PUB30作为负调控因子响应盐胁迫 | 第69页 |
4.2 pub30突变体与pub31突变体具有不同耐盐表型 | 第69页 |
4.3 PU1330与BKI1互作 | 第69-70页 |
4.4 BKI1作为正调控因子响应盐胁迫 | 第70-71页 |
4.5 PUB30与BKI1萌发后期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71-72页 |
4.6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72-73页 |
4.6.1 PUB30与PUB31 ARM结构域研究 | 第72页 |
4.6.2 BKI1生育后期对盐胁迫的响应 | 第72页 |
4.6.3 PUB30与BKI1对碱性盐的响应 | 第72页 |
4.6.4 玉米中PUB30与BKI1耐盐功能的研究 | 第72-73页 |
5 结论 | 第73-74页 |
6 创新点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