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农村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德育功能研究--以赣州市于都县农村中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1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3 研究综述第8-9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8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8-9页
    1.4 研究方法第9-10页
    1.5 主要概念界定第10-11页
第2章 共青团德育工作与中学德育工作的关系第11-16页
    2.1 共青团德育工作与中学德育工作的内在联系第11-13页
        2.1.1 共青团德育工作与中学德育工作的共通点第11-12页
        2.1.2 共青团德育工作与中学德育工作的不同特点第12-13页
    2.2 加强农村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第13-14页
        2.2.1 中学阶段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重要“窗口期”第13-14页
        2.2.2 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了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成败第14页
        2.2.3 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第14页
    2.3 中学共青团在中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优势第14-16页
        2.3.1 政治优势第15页
        2.3.2 组织优势第15页
        2.3.3 思想优势第15-16页
第3章 于都县农村中学团组织德育工作现状第16-25页
    3.1 于都县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第16-18页
        3.1.1 总体现状第16页
        3.1.2 于都县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优点第16-17页
        3.1.3 于都县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第17-18页
    3.2 于都县农村中学团组织德育工作的特色与亮点第18-19页
        3.2.1 将德育工作与学校现有资源相结合,构筑德育工作新阵地第19页
        3.2.2 将德育工作与团内组织生活相结合,增强德育工作管理第19页
        3.2.3 将德育工作与重要节庆活动相结合,增强德育工作吸引力第19页
    3.3 于都县农村中学团组织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困境第19-25页
        3.3.1 德育工作理念与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脱节第20页
        3.3.2 德育工作手段和载体单一制约德育效果发挥第20-21页
        3.3.3 团组织自身建设无法满足德育工作需要第21-22页
        3.3.4 多元社会环境冲击团的德育工作阵地第22-25页
第4章 农村中学团组织德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和途径第25-36页
    4.1 转变德育观念,贴近德育实际第25-26页
        4.1.1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制定个性化工作目标第25页
        4.1.2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贴近学生思想道德实际第25-26页
    4.2 创新工作模式,充实德育内容第26-30页
        4.2.1 坚持需求导向,更新共青团德育工作内容第26-28页
        4.2.2 坚持实践导向,创新共青团德育工作载体第28-29页
        4.2.3 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学生德育水平评价体系第29-30页
    4.3 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德育覆盖第30-32页
        4.3.1 规范团的组织建设第30-32页
        4.3.2 强化团员队伍建设第32页
    4.4 构建合作格局,凝聚德育合力第32-36页
        4.4.1 加强与家庭教育对接协调第32-33页
        4.4.2 争取校内各德育主体沟通合作第33-34页
        4.4.3 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构建和谐文化环境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附录第37-46页
    附录1:农村中学共青团德育工作调查问卷(教师团干部分)第37-40页
    附录2:农村中学共青团德育工作调查问卷(学生部分)第40-42页
    附录3:农村中学共青团德育工作调查问卷(留守儿童部分)第42-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历史板块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高中历史“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的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