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乡村旅游视角下济南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1.1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第10-11页
        1.1.2 乡村旅游的时代背景第11-12页
        1.1.3 朱家峪旅游发展的地域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3-14页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第14-15页
        1.3.1 研究对象第14页
        1.3.2 研究范围第14-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4.1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水平第15-16页
        1.4.2 国内外传统村落更新与发展研究第16-19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0页
        1.5.1 研究的内容第19页
        1.5.2 研究的方法第19-20页
    1.6 研究框架第20-22页
2.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第22-34页
    2.1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第22-24页
        2.1.1 保护现状第22-23页
        2.1.2 保护策略第23-24页
    2.2 乡村旅游发展的类型及特点第24-27页
    2.3 齐鲁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第27-31页
        2.3.1 齐鲁乡村聚落产业发展模式第28-30页
        2.3.2 齐鲁乡村聚落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4页
3.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第34-80页
    3.1 朱家峪自然人文背景概述第34-43页
        3.1.1 自然环境第34-37页
        3.1.2 社会环境第37-40页
        3.1.3 村落演变第40-43页
    3.2 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构成第43-57页
        3.2.1 村落整体空间格局第43-51页
        3.2.2 街巷层级布局手法第51-54页
        3.2.3 院落层级布局手法第54-57页
    3.3 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要素分析第57-72页
        3.3.1 建筑空间要素分析第58-61页
        3.3.2 街巷空间要素分析第61-64页
        3.3.3 广场空间要素分析第64-66页
        3.3.4 水系空间要素分析第66-68页
        3.3.5 景观节点要素分析第68-72页
    3.4 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中主要建筑体系构成形态第72-76页
        3.4.1 民居建筑体系第72-73页
        3.4.2 宗法、祭祀建筑体系第73-75页
        3.4.3 文化建筑体系第75-76页
    3.5 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更新的现状概述第76-78页
    3.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4.朱家峪传统村落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第80-104页
    4.1 朱家峪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及特点第80-83页
        4.1.1 发展模式及现状第80-81页
        4.1.2 旅游基础设施与客源流量数据分析第81-82页
        4.1.3 影响因素第82-83页
    4.2 乡村旅游对朱家峪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第83-98页
        4.2.1 道路系统改造第83-86页
        4.2.2 公共空间重构第86-88页
        4.2.3 商业空间布局第88-91页
        4.2.4 建筑空间更新第91-98页
    4.3 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演变引发的问题探究第98-102页
        4.3.1 保护传统与旅游发展的矛盾问题第98-101页
        4.3.2 针对乡村旅游特征问题的更新方法第101-102页
    4.4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5.乡村旅游导向下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更新策略研究第104-134页
    5.1 影响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更新的动因第104-107页
        5.1.1 朱家峪传统村落空间更新待改善的问题第104页
        5.1.2 乡村旅游发展中空间更新的限制性因素第104-106页
        5.1.3 更新设计的基本原则第106-107页
    5.2 朱家峪村落层级空间格局的更新设计第107-120页
        5.2.1 延续村落层级的整体格局特征第107-108页
        5.2.2 朱家峪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构成第108-110页
        5.2.3 朱家峪发展旅游产业功能的空间结构第110-113页
        5.2.4 朱家峪旅游产业功能组团的意向规划第113-120页
    5.3 朱家峪街巷层级空间格局的更新设计第120-128页
        5.3.1 街巷的现状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20-121页
        5.3.2 街巷中各类节点空间的处理第121-125页
        5.3.3 街巷界面的统一第125-127页
        5.3.4 街巷的线性与变化第127-128页
    5.4 朱家峪院落层级空间格局的更新设计第128-132页
        5.4.1 院落更新设计的基本原则第128-129页
        5.4.2 更新设计方案分析第129-131页
        5.4.3 院落空间组成要素的更新改造方法第131-132页
    5.5 小结第132-134页
6.结论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致谢第140-142页
图表目录第142-148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文艺纪念馆时代特质的地域性表达
下一篇:“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文化陕西城市环境建设研究--以沣滨水镇诗经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