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绪论第7-18页
    一、研究背景第7页
    二、选题意义第7-8页
        (一) 理论意义第7-8页
        (二) 实践意义第8页
    三、文献综述第8-16页
        (一) 国内学者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第8-13页
        (二) 国外学者对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第13-16页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6-17页
    五、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第18-31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8-19页
        (一) 心理教师第18页
        (二) 身份认同第18-19页
    二、教师身份认同的历史演变第19-23页
        (一) 我国古代教师身份认同第19-21页
        (二) 民国时期教师身份认同第21-22页
        (三) 新中国成立后教师身份认同第22-23页
    三、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和特点第23-26页
        (一) 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第24-25页
        (二) 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特点第25-26页
    四、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理论基础第26-28页
        (一) 需求层次理论第26-27页
        (二) 社会文化理论第27-28页
        (三) 心理场域理论第28页
    五、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意义第28-31页
        (一) 有助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信念第28-29页
        (二) 有助于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的发展第29页
        (三) 有助于中小学心理教师应对不同的教育改革第29-31页
第二章 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现状调查第31-49页
    一、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的调研设计第31-32页
        (一) 调查目的第31页
        (二) 调查方法第31页
        (三) 调查对象第31-32页
        (四) 调查内容第32页
    二、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现状的调查结果第32-49页
        (一) 中小学心理教师自我认同状况第32-43页
        (二) 中小学心理教师社会认同状况第43-49页
第三章 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第49-57页
    一、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存在的困境第49-52页
        (一) 中小学心理教师自我认同度不高第49-51页
        (二) 中小学心理教师社会认同存在困境第51-52页
    二、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第52-57页
        (一)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使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职业身份不被重视第52-53页
        (二) 社会认同水平偏低增加了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工作难度第53-54页
        (三) 专业培训落后抑制了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第54-55页
        (四) 经济待遇满意度偏低制约了心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第55-56页
        (五) 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从教信念不坚定第56-57页
第四章 促进中小学心理教师形成身份认同的对策第57-65页
    一、重视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第57-58页
    二、合理定位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社会身份第58-60页
    三、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第60-62页
    四、制定合理的中小学心理教师评价制度第62-63页
    五、健全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管理制度第63-64页
    六、中小学心理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附录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三学生英语听力中促进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以构式为导向的语法教学对高中生If非真实条件句虚拟语气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