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皇子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一) 学术价值 | 第10页 |
(二) 历史价值 | 第10-11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5页 |
(一) 皇子赐名 | 第12页 |
(二) 皇子教育 | 第12-13页 |
(三) 皇位继承 | 第13-14页 |
(四) 皇子待遇 | 第14-15页 |
(五) 皇子婚姻 | 第15页 |
四、 史料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宋代皇子人数及寿命 | 第18-26页 |
一、 皇子人数 | 第18-22页 |
二、 皇子的寿命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宋代皇子赐名冠礼及出阁 | 第26-48页 |
一、 皇子诞生及赐名 | 第26-28页 |
(一) 皇子始生 | 第26-27页 |
(二) 皇子赐名 | 第27-28页 |
二、 皇子冠礼 | 第28-32页 |
(一) 皇子冠礼概况 | 第29-31页 |
(二) 皇子冠礼程序 | 第31-32页 |
三、 皇子出阁 | 第32-47页 |
(一) 皇子出阁 | 第32-33页 |
(二) 皇子出就外第 | 第33-37页 |
(三) 皇子开府置属 | 第37-39页 |
(四) 皇子出班外廷 | 第39-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宋代皇子的教育 | 第48-75页 |
一、 皇子教育机构 | 第48-64页 |
(一) 资善堂 | 第49-52页 |
(二) 宫学 | 第52-56页 |
(三) 宗学 | 第56-57页 |
(四) 其他机构 | 第57-61页 |
(五) 皇子学官的选任 | 第61-64页 |
二、 皇子教育的课程内容 | 第64-69页 |
(一) 文化课程内容 | 第64-68页 |
(二) 习武内容 | 第68-69页 |
三、 皇子的家庭教育 | 第69-74页 |
(一) 皇帝对皇子的教育 | 第69-71页 |
(二) 后妃对皇子的教育 | 第71-73页 |
(三) 乳母对皇子的教育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四章 宋代皇子的待遇 | 第75-116页 |
一、 皇子的政治待遇 | 第75-107页 |
(一) 皇子的封爵 | 第75-79页 |
(二) 皇子的授官 | 第79-103页 |
(三) 皇子的赠官 | 第103-107页 |
二、 皇子的经济待遇 | 第107-115页 |
(一) 皇子的俸禄 | 第107-111页 |
(二) 皇子的公使钱 | 第111-113页 |
(三) 皇子的食邑和食实封 | 第113-114页 |
(四) 皇子的借贷与赏赐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五章 宋代皇嗣养子制度 | 第116-130页 |
一、 皇嗣养子制度的形成及变迁 | 第116-119页 |
(一) 皇嗣养子制度的建立 | 第117页 |
(二) 皇嗣养子制度的完善 | 第117-118页 |
(三) 皇嗣养子制度的衰落 | 第118-119页 |
二、 皇嗣养子制度的内容 | 第119-129页 |
(一) 宗子挑选 | 第120-122页 |
(二) 宗子入宫抚养 | 第122-123页 |
(三) 宗子候选竞争 | 第123-124页 |
(四) 创造条件 | 第124-126页 |
(五) 影响因素 | 第126-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结语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9页 |
古籍 | 第132-136页 |
今人著作 | 第136-137页 |
论文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