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 第19-20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的重点 | 第19-20页 |
1.4.3 研究的难点 | 第20页 |
1.4.4 研究的特色点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粮食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1 粮食概念 | 第23-24页 |
2.1.1 相关粮食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1.2 本研究粮食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2 与粮食生产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农业基础地位理论 | 第24页 |
2.2.2 农业区位论 | 第24-25页 |
2.2.3 绝对优势理论 | 第25页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基础数据来源 | 第26-29页 |
3.1 地理位置 | 第26页 |
3.2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6-27页 |
3.2.1 地貌 | 第26页 |
3.2.2 土地资源 | 第26页 |
3.2.3 气候资源 | 第26页 |
3.2.4 水资源 | 第26-27页 |
3.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28页 |
3.4 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4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分析 | 第29-41页 |
4.1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 | 第29-33页 |
4.1.1 粮食产量变化 | 第29-31页 |
4.1.2 播种面积及种植业结构 | 第31-33页 |
4.2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变化 | 第33-41页 |
4.2.1 1997年到2011年粮食产量空间格局总体变化分析 | 第33-35页 |
4.2.2 主要年份各市粮食生产变化 | 第35-37页 |
4.2.3 主要年份粮食生产重心变化 | 第37-41页 |
5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41-47页 |
5.1 黑龙江省粮食增产因素 | 第41-42页 |
5.2 增产贡献度分析 | 第42-47页 |
5.2.1 粮食增产贡献度时间分析 | 第42-44页 |
5.2.2 粮食增产贡献度区域空间分析 | 第44-47页 |
6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建议 | 第47-52页 |
6.1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优化布局 | 第47-49页 |
6.2 发展粮食生产的保障建议 | 第49-52页 |
6.2.1 完善农业政策,保障粮食生产 | 第50页 |
6.2.2 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 第50页 |
6.2.3 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量 | 第50页 |
6.2.4 提高科技含量,促进单位面积产量 | 第50-52页 |
7 结论和讨论 | 第52-54页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7.2 讨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