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所有制论文--集体所有制论文

上海市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图目录第13-14页
表目录第14-1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25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7-2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1-22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创新点第22-25页
        1.3.1 研究目标第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3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3.4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村级集体经济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第25-36页
    2.1 村级集体经济的内涵第25-26页
    2.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功能第26-29页
        2.2.1 村级集体经济的经济功能第26-28页
        2.2.2 村级集体经济的社会功能第28-29页
    2.3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回顾第29-32页
    2.4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第32-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国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第36-56页
    3.1 发展乡村工业的华西模式第36-38页
    3.2 以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苏南模式第38-41页
    3.3 以农业产业化为本的滕头模式第41-45页
    3.4 “外圆内方”的南街模式第45-49页
    3.5 以合作制为主的温州模式第49-52页
    3.6 典型模式的评述第52-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上海市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类型的空间分析第56-83页
    4.1 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区域差异分析第56-69页
        4.1.1 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第56-58页
        4.1.2 农业第58-65页
        4.1.3 工业第65-67页
        4.1.4 服务业第67-69页
    4.2 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类型的空间分布统计分析第69-78页
        4.2.1 计量分析方法介绍第69-70页
        4.2.2 划分指标体系的建立第70-71页
        4.2.3 因子分析结果第71-73页
        4.2.4 K-means聚类划分第73-78页
    4.3 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空间分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8-81页
        4.3.1 自然资源要素第78页
        4.3.2 区位条件第78-79页
        4.3.3 市场因素第79页
        4.3.4 技术因素第79页
        4.3.5 资本因素第79-80页
        4.3.6 制度环境第80-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上海市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典型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第83-100页
    5.1 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分析第83-88页
        5.1.1 近远郊村级集体经济资产差异显著第83-84页
        5.1.2 远郊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入不敷出第84-85页
        5.1.3 近远郊农村农民增收存在差距第85-86页
        5.1.4 近远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第86-88页
    5.2 上海市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列举第88-96页
        5.2.1 瞄准市场、以市兴村的九星模式第88-91页
        5.2.2 盘活资产、招商引资的联西模式第91-93页
        5.2.3 联合经营、科技兴村、打好“生态”牌的前卫模式第93-96页
    5.3 上海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96-99页
        5.3.1 受土地政策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匮乏第96页
        5.3.2 规划限制较多,纯农业地区集体经济发展受限第96-97页
        5.3.3 社会成本较高,村级集体经济负担过重第97页
        5.3.4 产权制度改革难,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受阻第97-98页
        5.3.5 人力资本短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不足第98-99页
    5.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上海市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00-106页
    6.1 因地制宜,多种模式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第100-101页
    6.2 完善机制,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空间第101-102页
        6.2.1 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第101页
        6.2.2 放宽限制,适度开发第101-102页
    6.3 着眼发展,积极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第102-103页
        6.3.1 继续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第102页
        6.3.2 切实减轻改制企业税收负担第102-103页
        6.3.3 优化产权改革模式第103页
    6.4 明晰职能,减轻村级集体组织负担第103-104页
    6.5 重视人才,改革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第104-10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6-110页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06-108页
    7.2 研究展望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增产因素分析
下一篇:创业政策、农民创业能力与创业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