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草根组织协同政府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12-17页
    一、 本论文的主题第12页
    二、 本论文的选题范围第12-14页
    三、 相关研究综述第14-16页
    四、 本论文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草根组织的生存样态第17-23页
    第一节 草根组织的概念及数量第17-18页
        一、 草根组织的概念第17页
        二、 草根组织的数量第17-18页
    第二节 草根组织的基本特征第18-19页
        一、 草根组织的共性特征第18-19页
        二、 草根组织的个性特征第19页
    第三节 草根组织的类型第19-21页
        一、 政治精英型第20页
        二、 社会精英型第20页
        三、 经济精英型第20页
        四、 生态精英型第20页
        五、 文化精英型第20-21页
    第四节 草根组织的社会作用第21-23页
        一、 倡导社会正能量第21页
        二、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第21页
        三、 增强个人实践主体性第21页
        四、 增加公民社会的变量第21-22页
        五、 提升政府服务型形象第22-23页
第二章 和谐社会建设对政府基层治理的诉求第23-28页
    第一节 和谐社会的内涵第23-24页
        一、 和谐社会的要求第23页
        二、 和谐社会的核心第23页
        三、 和谐社会的目标第23-24页
        四、 和谐社会的基础第24页
    第二节 政府基层治理的内涵第24-25页
        一、 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第24页
        二、 基层治理内容人本化第24-25页
        三、 基层治理方式多样化第25页
    第三节 和谐社会视阈下政府基层治理的职能第25-28页
        一、 宏观调控职能第26页
        二、 培育职能第26页
        三、 公共服务职能第26页
        四、 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第26-27页
        五、 监督职能第27-28页
第三章 草根组织协同政府基层治理的必然性第28-33页
    第一节 理论依据第28-29页
        一、 “善治理论”第28页
        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8-29页
        三、 “治理理论”第29页
    第二节 政策依据第29-31页
        一、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相关规定第29-30页
        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要求第30页
        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精神第30-31页
    第三节 现实依据第31-33页
        一、 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需要第31页
        二、 草根组织生存发展的选择第31-33页
第四章 草根组织协同政府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解读第33-40页
    第一节 来自体制的困境第33-34页
        一、 单位制的束缚第33页
        二、 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第33-34页
        三、 “一把手负责制”的束缚第34页
    第二节 来自机制的困境第34-35页
        一、 “倒逼型机制”急待改变第34页
        二、 监督机制乏力第34-35页
        三、 法治机制滞后第35页
    第三节 来自政府的困境第35-36页
        一、 政府重“高高在上”轻“服务基层”第35-36页
        二、 政府重“主观随意性”轻“客观制度性”第36页
        三、 政府重视“以物为本”轻视“以人为本”第36页
    第四节 来自社会的困境第36-38页
        一、 社会缺失公共精神第37页
        二、 公益慈善观念淡薄第37页
        三、 参与意识淡薄第37-38页
    第五节 来自草根组织的困境第38-40页
        一、 草根组织缺乏合法性地位第38页
        二、 草根组织内部管理混乱第38-39页
        三、 草根组织资金匮乏第39-40页
第五章 草根组织协同下政府基层治理的路径突破第40-55页
    第一节 政府基层治理的路径选择第40-42页
        一、 创新社会治理理念第40页
        二、 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第40-41页
        三、 采用多种形式补贴资金第41页
        四、 培养专门管理人才第41-42页
        五、 建立统一治理机构第42页
    第二节 草根组织发展的路径突破第42-46页
        一、 协同基层党委 获取政治合法性第43页
        二、 协同政府 获取行政合法性第43-44页
        三、 协同企业 获取物质性支持第44页
        四、 协同官办社会组织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第44-45页
        五、 协同媒体 扩大社会影响力第45-46页
    第三节 创新草根组织协同政府基层治理方式第46-48页
        一、 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第46-47页
        二、 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第47页
        三、 采用多种方式扶贫济困第47-48页
        四、 改善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第48页
        五、 宣传安全、卫生知识第48页
    第四节 草根组织协同政府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第48-55页
        一、 创新监督机制第49-50页
        二、 创新激励机制第50-51页
        三、 创新决策机制第51-52页
        四、 创新绩效评估机制第52-53页
        五、 创新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第53-55页
第六章 草根组织协同政府基层治理效应探讨第55-61页
    第一节 对政府的效应第55-57页
        一、 促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透明化第55页
        二、 促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人本化第55-56页
        三、 促进政府职能社会本位化第56页
        四、 促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法治化第56页
        五、 促进政府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第56-57页
    第二节 对公民社会的效应第57-59页
        一、 强化公民意识第57页
        二、 强化新的行为观念第57-58页
        三、 强化制度意识第58页
        四、 强化权利意识第58页
        五、 强化责任意识第58-59页
    第三节 对草根组织的效应第59-61页
        一、 草根组织的数量日益增多第59页
        二、 草根组织的公信力日益增强第59页
        三、 草根组织的地位日益重要第59-60页
        四、 草根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第60页
        五、 非公募基金会日益增多第60-61页
结论第61-62页
注释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中小企业最低工资政策的执行问题研究
下一篇:民族地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政府责任研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