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对法制现代化理论的质疑 | 第11-19页 |
第一节 法制现代化与“西化”的嫌疑 | 第11-14页 |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与本土资源论是否矛盾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法制现代化不接受法律工具论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法制现代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应有内涵 | 第19-30页 |
第一节 现代化及法制现代化的内涵 | 第19-23页 |
一、 现代化的内涵 | 第19-21页 |
二、 法制现代化的内涵 | 第21-23页 |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 第23-25页 |
第三节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历程及特征 | 第25-30页 |
一、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历程 | 第26-28页 |
二、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意义 | 第30-43页 |
第一节 法制现代化理论是对文明法制的追求 | 第30-33页 |
一.法制现代化理论是法律发展的理论总结 | 第30-31页 |
二.法制现代化理论是对法制进步的理想追求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理论促进了法制观念的转型 | 第33-37页 |
一.由强烈排外固守旧法向学习西方积极变革的转变 | 第33-34页 |
二.由纲常伦理为根本向法律至上观念的转变 | 第34-35页 |
三.由君权神圣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的转变 | 第35-36页 |
四.由以人治国到以法治国的转变 | 第36页 |
五.由重义轻利到强调人权观念的转变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法制现代化理论对于法制建设的作用 | 第37-43页 |
一.对法制建设的理论支撑作用 | 第38-39页 |
二.对法制建设的任务导向作用 | 第39-40页 |
三.对法制建设的目标定位作用 | 第40-43页 |
第四章 中国崛起:法制现代化理论的新使命 | 第43-51页 |
第一节 法制现代化理论是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法制现代化理论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 第46-48页 |
第三节 法制现代化理论要回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 第48-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