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以集宁七中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 第10页 |
(二)学校的升学要求 | 第10页 |
(三)初中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 第10-11页 |
(四)家长的期望 | 第11页 |
二、研究本内容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5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5页 |
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的对象 | 第15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一)国内外关于“学困生”概念的整理 | 第16-17页 |
(二)国内外对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研究 | 第17-20页 |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一)“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二)“学困生”的一般特点 | 第20-22页 |
(三)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研究“学困生”转化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二、集宁七中初中政治课“学困生”的转化研究过程 | 第24-27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25页 |
(四)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25-27页 |
三、集宁七中政治课“学困生”转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一)集宁七中“学困生”的现状 | 第27-28页 |
(二)集宁七中政治课“学困生”存在问题 | 第28-33页 |
四、初中政治课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 第33-42页 |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1.智商原因 | 第33页 |
2.非智商原因 | 第33-34页 |
(二)家庭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三)学校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四)社会的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五)学科本身特点导致“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五、初中政治课转化“学困生”的具体对策 | 第42-49页 |
(一)学校建立转化“学困生”的教学支持体系 | 第42-43页 |
(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 第43-45页 |
(三)从学习政治课教学内容中实现转化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附录1 初中政治课学生情况调查问卷 | 第50-52页 |
附录2 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第52-53页 |
附录3 家长调查问卷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