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崖子特长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隧道可靠性设计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隧道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隧道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隧道工程概况 | 第13-19页 |
2.1 概述 | 第13页 |
2.2 隧道围岩特征 | 第13-16页 |
2.2.1 探测方法 | 第13页 |
2.2.2 围岩等级划分及其特征 | 第13-16页 |
2.3 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 第16-18页 |
2.3.1 开挖方法 | 第16-17页 |
2.3.2 支护设计 | 第17-18页 |
2.4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隧道质量检测 | 第19-36页 |
3.1 概述 | 第19页 |
3.2 检测的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3.2.1 初期支护检测方案 | 第19-20页 |
3.2.2 二次衬砌检测方案 | 第20页 |
3.2.3 检测数据处理原理 | 第20-21页 |
3.4 质量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21-34页 |
3.5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隧道结构安全性评价 | 第36-62页 |
4.1 隧道结构内力的计算及验算方法 | 第36-38页 |
4.1.1 隧道内力的验算方法 | 第36页 |
4.1.2 评价标准及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 第36-38页 |
4.2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 第38-40页 |
4.2.1 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38-39页 |
4.2.2 有限元模型的本构关系 | 第39页 |
4.2.3 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4.3 初期支护的内力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 第40-52页 |
4.3.1 III 级围岩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4.3.2 IV 级围岩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4.3.3 V 级围岩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46-52页 |
4.4 二次衬砌结构的内力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 第52-60页 |
4.4.1 III 级围岩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4.4.2 IV 级围岩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4.4.3 V 级围岩的计算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4.5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隧道结构安全可靠性分析 | 第62-76页 |
5.1 概述 | 第62-63页 |
5.2 可靠性分析的方法 | 第63-64页 |
5.3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特征 | 第64-65页 |
5.4 随机变量概率计算结果 | 第65-67页 |
5.5 隧道结构应力可靠度计算结果 | 第67-68页 |
5.7 隧道衬砌结构的灵敏度分析 | 第68-75页 |
5.7.1 隧道结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的意义 | 第68-69页 |
5.7.2 灵敏度分析方法 | 第69-72页 |
5.7.3 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72-73页 |
5.7.4 灵敏度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5.8 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6-7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