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建立特大恶性交通事故数据库 | 第12-17页 |
2.1 收集特大恶性事故数据 | 第12-14页 |
2.2 建立特大恶性事故数据库 | 第14-1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特征统计分析 | 第17-25页 |
3.1 事故样本统计分析 | 第17页 |
3.2 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 第17-19页 |
3.2.1 小时分布特性 | 第17-18页 |
3.2.2 月份分布特性 | 第18-19页 |
3.3 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 第19-22页 |
3.3.1 省级区域的分布特性 | 第19-21页 |
3.3.2 道路线形的分布特性 | 第21页 |
3.3.3 路口路段类型的分布特性 | 第21-22页 |
3.4 交通方式分布特性分析 | 第22-23页 |
3.5 事故类型和事故形态统计分析 | 第23页 |
3.6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41页 |
4.1 因子分析概述 | 第25-26页 |
4.1.1 因子分析含义 | 第25页 |
4.1.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4.1.3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区别 | 第26页 |
4.2 因子分析过程 | 第26-34页 |
4.2.1 数据采集和整理 | 第26页 |
4.2.2 原始数据标准化 | 第26-29页 |
4.2.3 指标相关性检验 | 第29-31页 |
4.2.4 确定公共因子 | 第31-34页 |
4.3 因素权重计算 | 第34-36页 |
4.3.1 权重模型改进 | 第34-35页 |
4.3.2 因素权重值计算 | 第35-36页 |
4.4 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0页 |
4.4.1 因素重要度计算 | 第36-39页 |
4.4.2 提取事故主要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分析 | 第41-50页 |
5.1 决策树概述 | 第41页 |
5.2 决策树过程 | 第41-42页 |
5.2.1 数据预处理 | 第41-42页 |
5.2.2 算法描述 | 第42页 |
5.3 建立决策树模型 | 第42-48页 |
5.3.1 建立死亡人数决策树模型 | 第42页 |
5.3.2 建立致死率决策树模型 | 第42-48页 |
5.4 特大恶性事故分析 | 第48-49页 |
5.4.1 从死亡人数角度分析事故 | 第48页 |
5.4.2 从致死率角度分析事故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