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法自然主义文学作家作品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0页 |
1 法日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土壤 | 第10-13页 |
1.1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 第10页 |
1.2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产生的土壤 | 第10-13页 |
2 法日自然主义文学作家共性比较 | 第13-23页 |
2.1 左拉写实主义文学理论及特征 | 第13-15页 |
2.1.1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三个特征 | 第14-15页 |
2.1.2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两面性 | 第15页 |
2.2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 | 第15-17页 |
2.2.1 “无理想、无解决”的“平面描写论” | 第16页 |
2.2.2 追求“真”的境界去接近自然 | 第16-17页 |
2.3 私小说 | 第17-23页 |
2.3.1 《破戒》的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2.3.2 德田秋声、正宗百鸟与岩野泡鸣 | 第20-23页 |
3 接受中的“本土化” | 第23-39页 |
3.1 对于浪漫主义的态度 | 第23-26页 |
3.1.1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反对浪漫派 | 第23-24页 |
3.1.2 日本自然主义吸收了浪漫派的本质因素 | 第24-26页 |
3.2 对于自然科学的运用程度及其本土化状态 | 第26-29页 |
3.2.1 左拉的《娜娜》 | 第27-29页 |
3.2.2 小杉天外的《初姿》 | 第29页 |
3.3 “家”变奏曲比较 | 第29-36页 |
3.3.1 法国自然主义作家的性欲观 | 第29-34页 |
3.3.2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的个性摧残与压抑 | 第34-36页 |
3.4 自然主义的不同基调 | 第36-37页 |
3.4.1 法国式的自信和乐观 | 第36页 |
3.4.2 日本式的“物哀”:忧伤和悲观 | 第36-37页 |
3.5 法日自然主义文学异质文化的根源 | 第37-39页 |
结束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