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9页 |
1.1.2 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反映我国社区矫正人员情况,验证理论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1.2.2 为社区矫正立法、司法、执法提供参考依据 | 第11页 |
1.2.3 为社区矫正理论研究提供素材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调研情况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2 调研情况 | 第12-14页 |
第2章 社区矫正人员的定量分析 | 第14-28页 |
2.1 全国情况的定量分析 | 第14-16页 |
2.1.1 人数情况及分析 | 第14-15页 |
2.1.2 重新犯罪率及分析 | 第15-16页 |
2.2 A 区基本情况的定量分析 | 第16-19页 |
2.2.1 人数情况及分析 | 第16-17页 |
2.2.2 矫正类型及分析 | 第17-18页 |
2.2.3 管理类型及分析 | 第18-19页 |
2.3 A 区人口学属性的定量分析 | 第19-22页 |
2.3.1 性别及分析 | 第19-20页 |
2.3.2 户籍及分析 | 第20-21页 |
2.3.3 文化层次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2.4 A 区罪名的定量分析 | 第22-26页 |
2.4.1 罪名分布情况 | 第22-23页 |
2.4.2 罪名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2.5.1 我国社区矫正人员人数逐渐增长是大势所趋 | 第26页 |
2.5.2 我国社区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将保持较低水平 | 第26-27页 |
2.5.3 我国社区矫正人员矫正类型集中于缓刑 | 第27页 |
2.5.4 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是有效的监管方式 | 第27页 |
2.5.5 我国社区矫正人员以男性居多,女性也在增加 | 第27页 |
2.5.6 社区矫正人员户籍类型与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区域有关 | 第27-28页 |
第3章 社区矫正人员的定性分析 | 第28-36页 |
3.1 矫正情况及分析 | 第28-31页 |
3.1.1 教育情况及分析 | 第28-29页 |
3.1.2 手机定位情况及分析 | 第29-30页 |
3.1.3 帮困扶助情况及分析 | 第30页 |
3.1.4 公益劳动情况及分析 | 第30-31页 |
3.2 生活状态及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思想动态及分析 | 第31-32页 |
3.2.2 物质生活及分析 | 第32页 |
3.2.3 工作状态及分析 | 第32-33页 |
3.3 矫正效果及分析 | 第33-36页 |
3.3.1 法律效果及分析 | 第33-34页 |
3.3.2 社会效果及分析 | 第34-35页 |
3.3.3 政治效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第4章 社区矫正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36-41页 |
4.1 剥夺政治权利不应当再实行社区矫正 | 第36-38页 |
4.2 应当明确社区矫正管辖地 | 第38页 |
4.3 应当定期统计重新犯罪率 | 第38-39页 |
4.4 进一步加强分类管理 | 第39-40页 |
4.5 适度提高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