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第11页 |
1.3.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2 选题的现实价值 | 第11页 |
1.4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道德与法治课和非智力因素概述 | 第13-17页 |
2.1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分析 | 第13-14页 |
2.1.1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 第13页 |
2.1.2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 第13-14页 |
2.2 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2.2.1 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 第14-15页 |
2.2.2 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 第15页 |
2.3 道德与法治课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 第15-17页 |
2.3.1 非智力因素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2.3.2 培养非智力因素适应初中生思想发展的要求 | 第16-17页 |
第3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 第17-25页 |
3.1 信阳市第七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调研分析 | 第17-19页 |
3.1.1 信阳第七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现状 | 第17页 |
3.1.2 信阳第七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特点 | 第17-19页 |
3.2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现存的问题 | 第19-22页 |
3.2.1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不够明确 | 第19页 |
3.2.2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够充分 | 第19-20页 |
3.2.3 对学生情绪的克制不够注重 | 第20页 |
3.2.4 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不够坚定 | 第20-21页 |
3.2.5 对学生性格的培养不够完善 | 第21页 |
3.2.6 对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不够充分 | 第21-22页 |
3.3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2-25页 |
3.3.1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2-23页 |
3.3.2 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 | 第23页 |
3.3.3 家庭教育观念片面 | 第23-24页 |
3.3.4 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 | 第24-25页 |
第4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对策 | 第25-32页 |
4.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观 | 第25-26页 |
4.1.1 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 第25-26页 |
4.1.2 树立正确的成才动机 | 第26页 |
4.2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 第26-28页 |
4.2.1 鼓励和开发学习兴趣 | 第26-27页 |
4.2.2 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 | 第27-28页 |
4.3 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 | 第28-29页 |
4.3.1 加强情绪教育,培养健康情感 | 第28页 |
4.3.2 运用情感教育,培养积极情感 | 第28-29页 |
4.4 帮助学生培养坚定的意志 | 第29-30页 |
4.4.1 加强对意志的认识 | 第29页 |
4.4.2 通过实践活动加强自我锻炼 | 第29-30页 |
4.5 帮助学生培养完善的性格 | 第30-31页 |
4.5.1 形成完善的性格 | 第30页 |
4.5.2 塑造学生独特的个性 | 第30-31页 |
4.6 创造统一协调的环境 | 第31-3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