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楼梯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楼梯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国内楼梯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国外楼梯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2章 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22-34页 |
2.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22-25页 |
2.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2.2.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概述 | 第25页 |
2.2.2 等效体系的建立 | 第25-27页 |
2.2.3 静力弹塑性方法的特点分析 | 第27页 |
2.3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27-31页 |
2.3.1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概述 | 第27-28页 |
2.3.2 结构动力方程建立 | 第28-30页 |
2.3.3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0-31页 |
2.3.4 动力弹塑性方法特点分析 | 第31页 |
2.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 第31-33页 |
2.4.1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概述 | 第31-32页 |
2.4.2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特点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SAUSAGE在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 第34-54页 |
3.1 SAUSAGE简介 | 第34-35页 |
3.2 SAUSAGE基本约定及应用范围 | 第35-36页 |
3.2.1 适用范围 | 第35页 |
3.2.2 局部坐标系 | 第35-36页 |
3.3 模型导入与建立 | 第36-37页 |
3.4 软件技术条件分析 | 第37-48页 |
3.4.1 截面定义 | 第37页 |
3.4.2 纤维剖分 | 第37-39页 |
3.4.3 边缘构件及连接算法 | 第39页 |
3.4.4 网格划分技术 | 第39-42页 |
3.4.5 材料模型 | 第42-48页 |
3.5 有限单元库 | 第48-50页 |
3.6 有限元技术实施方法 | 第50-51页 |
3.6.1 有限元单元类型设置 | 第50页 |
3.6.2 积分方案 | 第50-51页 |
3.6.3 分析基本假定 | 第51页 |
3.6.4 计算流程 | 第51页 |
3.7 求解器 | 第51-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小震作用下不同楼梯布置的结构弹性计算分析 | 第54-70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54页 |
4.2 计算工况 | 第54-56页 |
4.3 计算软件 | 第56-59页 |
4.4 不同楼梯布置模型计算参数 | 第59-61页 |
4.5 不同楼梯布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61-69页 |
4.5.1 整体计算分析 | 第61-67页 |
4.5.2 构件内力分析 | 第67-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大震作用下不同楼梯布置的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70-90页 |
5.1 计算模型 | 第70页 |
5.2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的目的 | 第70页 |
5.3 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70-71页 |
5.4 不同楼梯布置模型地震波选取 | 第71-74页 |
5.5 不同楼梯布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74-88页 |
5.5.1 结构基底剪力 | 第74-78页 |
5.5.2 结构层间位移角及最大顶点位移 | 第78-85页 |
5.5.3 结构构件损伤对比 | 第85-8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结论 | 第90-91页 |
6.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