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4页 |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2章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16-24页 |
2.1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产生 | 第16-19页 |
2.1.1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产生背景 | 第16-18页 |
2.1.2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实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 | 第19-21页 |
2.2.1 以国际角度考量 | 第19页 |
2.2.2 以国内政府角度考量 | 第19-21页 |
2.3 传统新闻发言人与网络新闻发言人的比较 | 第21-22页 |
2.3.1 信息交流方式比较 | 第21页 |
2.3.2 信息传递模式比较 | 第21-22页 |
2.3.3 信息发布效率比较 | 第22页 |
2.4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定义 | 第22-23页 |
2.5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 第23-24页 |
2.5.1 维护公众知情权 | 第23页 |
2.5.2 完善信息整理机制 | 第23-24页 |
第3章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 | 第24-32页 |
3.1 我国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 | 第24页 |
3.2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运行机制 | 第24-29页 |
3.2.1 政府构建多样化的发布机制 | 第24-26页 |
3.2.2 政府构建实效化的服务机制 | 第26-28页 |
3.2.3 政府构建立体化的宣传机制 | 第28-29页 |
3.3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构成 | 第29-32页 |
3.3.1 传播者构成 | 第29页 |
3.3.2 媒介构成 | 第29-30页 |
3.3.3 受众构成 | 第30页 |
3.3.4 内容构成 | 第30-32页 |
第4章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 第32-36页 |
4.1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1.1 机制僵化,定位不明 | 第32页 |
4.1.2 机制内部发言人素质不高 | 第32-33页 |
4.1.3 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33-34页 |
4.2 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问题的成因 | 第34-36页 |
4.2.1 直接原因 | 第34页 |
4.2.2 间接原因 | 第34-36页 |
第5章 完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对策 | 第36-43页 |
5.1 完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5.1.1 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 第36页 |
5.1.2 构建实效性政府的必然需要 | 第36-37页 |
5.1.3 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 | 第37页 |
5.2 完善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对策 | 第37-43页 |
5.2.1 明确制度定位,完善制度机制 | 第37-39页 |
5.2.2 提升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素质 | 第39-41页 |
5.2.3 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 | 第41-4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4页 |
6.1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43页 |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