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及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7-23页 |
2.1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概念阐释 | 第17-18页 |
2.1.1 中职学生 | 第17页 |
2.1.2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 | 第17-18页 |
2.2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解析 | 第18-20页 |
2.2.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18-19页 |
2.2.2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3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第20-23页 |
2.3.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20-21页 |
2.3.2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 第21页 |
2.3.3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中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 第21-22页 |
2.3.4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中职学生就业诚信意识 | 第22-23页 |
第3章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23-27页 |
3.1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调查分析 | 第23-24页 |
3.1.1 中职学生方面 | 第23页 |
3.1.2 思想政治教育者方面 | 第23-24页 |
3.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调查分析 | 第24-25页 |
3.2.1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方面 | 第24页 |
3.2.2 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方面 | 第24页 |
3.2.3 心理素质教育方面 | 第24-25页 |
3.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调查分析 | 第25页 |
3.4 调查结果总结 | 第25-27页 |
第4章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缺位问题及原因 | 第27-32页 |
4.1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问题 | 第27-30页 |
4.1.1 中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4.1.2 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及时 | 第27-28页 |
4.1.3 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不足 | 第28页 |
4.1.4 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观念手段陈旧 | 第28-30页 |
4.2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缺位问题的原因 | 第30-32页 |
4.2.1 思想意识淡薄 | 第30页 |
4.2.2 缺乏理论支撑 | 第30-31页 |
4.2.3 实践能力不足 | 第31页 |
4.2.4 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第5章 中职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 第32-39页 |
5.1 进一步认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第32页 |
5.2 完善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32-34页 |
5.2.1 诚信教育 | 第32-33页 |
5.2.2 敬业教育 | 第33页 |
5.2.3 创业教育 | 第33-34页 |
5.2.4 法律教育 | 第34页 |
5.2.5 团队合作精神教育 | 第34页 |
5.3 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 第34-37页 |
5.3.1 个体分类教育与普通大众教育相结合 | 第35页 |
5.3.2 阶段专题教育与全程常规教育相结合 | 第35页 |
5.3.3 多向渗透教育与单向灌输教育相结合 | 第35-36页 |
5.3.4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 第36页 |
5.3.5 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 第36-37页 |
5.4 构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新体制 | 第37-39页 |
5.4.1 优化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研究 | 第37页 |
5.4.2 加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 第37-38页 |
5.4.3 构建科学的教育工作体制 | 第38-3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