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

高温气冷堆核电厂余热利用的热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主要字符表第8-9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9页
        1.2.1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动力循环第10-15页
        1.2.2 低温发电技术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9-20页
2 有机朗肯循环的基本原理第20-26页
    2.1 有机朗肯循环理论分析第20-21页
    2.2 热力学模型分析第21-22页
    2.3 工质的选择第22-23页
    2.4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第23-26页
        2.4.1 换热器传热面积计算第23-26页
3 闭式Brayton/ORC联合循环的性能分析及优化第26-50页
    3.1 闭式Brayton循环的性能分析第26-27页
    3.2 ORC的单目标优化分析第27-34页
        3.2.1 蒸发温度T_e对ORC的单目标优化第27-30页
        3.2.2 冷凝温度T_c对ORC的单目标优化第30-34页
    3.3 ORC的多目标优化分析第34-37页
        3.3.1 蒸发温度T_e对ORC的多目标优化影响第34-36页
        3.3.2 多目标优化结果与单目标优化结果的比较第36页
        3.3.3 蒸发温度T_e和冷凝温度T_c同时对ORC的多目标优化第36-37页
    3.4 ORC的技术经济性优化分析第37-47页
        3.4.1 优化模型第38-39页
        3.4.2 模拟退火算法第39-40页
        3.4.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0-45页
        3.4.4 ORC的经济性分析第45-47页
    3.5 Brayton与Brayton/ORC的热力性能比较第47-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4 闭式Brayton/Kalina联合循环的性能分析第50-64页
    4.1 闭式Brayton循环的性能分析第50页
    4.2 氨水混合物的物性分析第50-54页
        4.2.1 吉布斯自由能计算第51-52页
        4.2.2 纯质热力学计算式第52页
        4.2.3 液相氨水热力学计算法则第52-53页
        4.2.4 气相氨水混合物第53页
        4.2.5 两相氨水混合物第53-54页
        4.2.6 泡点温度、露点温度计算公式第54页
    4.3 数学模型第54-56页
        4.3.1Kalina循环系统原理第54-55页
        4.3.2 系统基本控制方程第55-56页
    4.4 Kalina结果及分析第56-62页
        4.4.1 蒸发压力变化的影响第56-57页
        4.4.2 冷凝压力变化的影响第57-59页
        4.4.3 透平入口温度变化的影响第59-60页
        4.4.4 冷凝温度变化的影响第60-61页
        4.4.5 基础溶液浓度变化的影响第61-62页
    4.5 Brayton与Brayton/Kalina的热力性能比较第62-63页
    4.6 本章小节第63-6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5.1 结论第64-65页
    5.2 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油机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的规律和预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燃气轮机压气机改型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