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桥梁养护、维修与整治论文

体外预应力法加固连续刚构桥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桥梁加固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病害第9-11页
    1.3 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1-13页
    1.4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优缺点及相关技术问题第13-14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的体系构造第15-29页
    2.1 体外预应力结构体系构造第15-22页
        2.1.1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锚固系统第15-18页
        2.1.2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减振系统第18-19页
        2.1.3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转向系统第19-22页
    2.2 体外预应力束的布置第22-25页
        2.2.1 体外预应力束的布置形式第23-24页
        2.2.2 体外预应力束的偏心距影响第24-25页
    2.3 体外预应力结构主要材料第25-27页
        2.3.1 常用体外预应力筋第25-26页
        2.3.2 体外预应力的防腐措施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相关计算第29-39页
    3.1 体外预应力加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第29-35页
        3.1.1 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取值第29-31页
        3.1.2 体外预应力加固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第31-33页
        3.1.3 体外预应力加固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第33-35页
    3.2 体外预应力加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第35-38页
        3.2.1 体外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第35-37页
        3.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抗裂性验算第37-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澜沧江特大桥体外预应力加固评估第39-48页
    4.1 工程概述第39-40页
    4.2 桥梁主要病害概况第40-45页
        4.2.1 主梁开裂及外观检测与原因第40-42页
        4.2.2 跨中下挠检测与原因第42-43页
        4.2.3 有效预应力检测第43页
        4.2.4 桥梁静载试验结果第43-45页
        4.2.5 桥梁动载试验结果第45页
    4.3 评估计算结论与加固方案确定第45-47页
        4.3.1 主要病害与病害机理分析第45-46页
        4.3.2 评估结论第46-47页
        4.3.3 加固方案确定第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模型建立及体外预应力加固有效性分析第48-69页
    5.1 澜沧江特大桥结构模型第48-58页
        5.1.1 主要技术指标、计算依据与材料参数第48-49页
        5.1.2 计算荷载第49-50页
        5.1.3 箱梁局部应力分析第50-56页
        5.1.4 MIDAS模型建立第56-57页
        5.1.5 加固设计要点第57-58页
    5.2 整体模型应力计算分析第58-67页
        5.2.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分析第58-63页
        5.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析第63-67页
    5.3 体外预应力加固有效性分析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结论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载GPR数据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技术研究
下一篇:考虑驾驶员舒适度的公交调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