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3-26页 |
1.1 单增李斯特菌简介 | 第13-15页 |
1.1.1 单增李斯特菌的命名 | 第13页 |
1.1.2 病原菌介绍 | 第13-14页 |
1.1.3 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1.1.4 培养特性 | 第15页 |
1.2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应答 | 第15-25页 |
1.2.1 固有免疫应答 | 第16-21页 |
1.2.1.1 单核细胞 | 第17页 |
1.2.1.2 巨噬细胞 | 第17-18页 |
1.2.1.3 中性粒细胞 | 第18页 |
1.2.1.4 树突状细胞 | 第18-20页 |
1.2.1.5 自然杀伤细胞 | 第20-21页 |
1.2.2 适应性免疫应答 | 第21-25页 |
1.2.2.1 CD8~+T细胞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 第22-24页 |
1.2.2.2 CD4~+T细胞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 第24-25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6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5页 |
2.2.1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7-29页 |
2.2.2 菌种保存 | 第29页 |
2.2.3 单增李斯特菌悬液的制备以及滴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4 C57BL/6小鼠处理 | 第30页 |
2.2.4.1 尾静脉回输 | 第30页 |
2.2.4.2 实验分组 | 第30页 |
2.2.5 脾脏单细胞悬液制备 | 第30-31页 |
2.2.6 荧光抗体标记 | 第31页 |
2.2.7 脾脏和肝脏冰冻切片 | 第31-32页 |
2.2.7.1 液氮冻存脾脏和肝脏组织 | 第31-32页 |
2.2.7.2 Leica冰冻切片机的使用 | 第32页 |
2.2.8 脾脏和肝脏的HE染色 | 第32-33页 |
2.2.9 脾脏和肝脏细菌载量测定 | 第33-35页 |
2.2.9.1 脾脏细菌载量测定 | 第33-34页 |
2.2.9.2 肝脏细菌载量测定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7页 |
3.1 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后脾脏及肝脏细菌载量测定 | 第35页 |
3.2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不同阶段小鼠脾脏和肝脏病理变化检测 | 第35-36页 |
3.2.1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不同阶段小鼠脾脏病理变化检测 | 第35-36页 |
3.2.2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不同阶段小鼠肝脏病理变化检测 | 第36页 |
3.3 C57BL/6小鼠感染单增李斯特菌不同阶段脾脏中免疫细胞水平变化分析 | 第36-45页 |
3.3.1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不同阶段脾脏单核细胞水平变化分析 | 第36-37页 |
3.3.2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不同阶段树突状细胞水平的变化分析 | 第37-39页 |
3.3.3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不同阶段CD4~+T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分析 | 第39-40页 |
3.3.4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不同阶段CD8~+T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3.3.5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不同阶段调节性T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分析 | 第41-42页 |
3.3.6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小鼠不同阶段脾脏NK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分析 | 第42-43页 |
3.3.7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不同阶段小鼠巨噬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分析 | 第43-44页 |
3.3.8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不同阶段小鼠B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3.4 DC与CD4~+T细胞、CD8~+T细胞免疫反应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3.4.1 DC与CD4~+T细胞免疫反应相关性分析 | 第45页 |
3.4.2 DC与CD8~+T细胞免疫反应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3.4.3 CD4~+T与CD8~+T细胞免疫反应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