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关怀的流动--“现代版”义仓的一项质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27页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缘起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2.1 义仓的相关研究第12-15页
        1.2.2 互联网+慈善捐赠的研究第15-17页
        1.2.3 社会资本的研究第17-18页
        1.2.4 研究评述及研究问题阐释第18-19页
    1.3 理论视角及框架第19-20页
        1.3.1 社会资本理论第19-20页
        1.3.2 研究框架第20页
    1.4 概念界定第20-21页
        1.4.1 义仓第20-21页
        1.4.2 社会资本第21页
    1.5 研究方法第21-24页
    1.6 资料分析第24-27页
        1.6.1 情境分析第25页
        1.6.2 具体分析过程及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现代版“义仓”的兴起第27-40页
    2.1 现代版“义仓”的早期探索第27-30页
        2.1.1 青原色的“一勺米”第27-28页
        2.1.2 从青原色到爱有戏第28-30页
    2.2 “水井坊义仓”及其扩展第30-36页
        2.2.1 扎根社区的爱有戏第30-32页
        2.2.2 爱有戏带义仓走入社区第32-36页
    2.3 互联网驱动的全国性网络第36-38页
        2.3.1 互联网+第36-38页
        2.3.2 义仓的全国性网络第38页
    2.4 小结第38-40页
第3章 从捐赠到接受:“物”的流动第40-55页
    3.1 物资捐赠第40-45页
        3.1.1 多元捐赠主体:从社区爱心家庭到社会大众第40-42页
        3.1.2 多种捐赠渠道:线上线下齐助攻第42-45页
    3.2 物资管理第45-49页
        3.2.1 管理主体:爱有戏+邻里互助中心第45-46页
        3.2.2 互联网参与物资管理第46-49页
    3.3 物资发放与反馈第49-53页
        3.3.1 派发及接受物资的主体第49-50页
        3.3.2 开放参与的物资发放及过程第50-51页
        3.3.3 物资发放后的反馈及查询第51-53页
    3.4 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心”的连接:信任、互惠与跨地域的关怀网络第55-72页
    4.1 信任第55-62页
        4.1.1 高效的信息反馈第55-56页
        4.1.2 全程参与式助人服务设计第56-57页
        4.1.3 社区社会资本第57-62页
    4.2 以“义”为中心的互惠第62-68页
        4.2.1 “义”的精神第62-64页
        4.2.2 参与者的互惠意识第64-67页
        4.2.3 具有普遍意义的互助第67-68页
    4.3 跨地域的关怀网络第68-70页
        4.3.1 义仓基于互联网的扩散第68-69页
        4.3.2 跨区域网络的形成第69-70页
    4.4 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结论与讨论第72-78页
    5.1 研究结论第72-75页
        5.1.1 以“义仓”之名实现关怀的流动第72页
        5.1.2 物的流动与社会资本建构第72-74页
        5.1.3 互联网驱动的关怀网络第74-75页
    5.2 对社会工作的启发第75-76页
        5.2.1 传统慈善模式的新生命第75-76页
        5.2.2 互联网+社会工作第76页
    5.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录1第84-85页
附录2第85-86页
附件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闭症儿童母亲压力体验的质性研究--以上海市C机构自闭症儿童母亲为例
下一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