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车站选址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高铁与城市发展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高铁对城市发展影响分析 | 第16-38页 |
2.1 增强城市区位优势 | 第16-21页 |
2.1.1 提升城市可达性 | 第16-18页 |
2.1.2 增强城市吸引力 | 第18-19页 |
2.1.3 城市人口集聚 | 第19-21页 |
2.2 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 第21-28页 |
2.2.1 经济增长拉动效应 | 第22-23页 |
2.2.2 就业需求拉动效应 | 第23-25页 |
2.2.3 产业集聚与扩散的效应 | 第25-26页 |
2.2.4 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 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分析 | 第28-35页 |
2.3.1 促进土地开发与利用 | 第28-30页 |
2.3.2 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 第30-33页 |
2.3.3 促进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 第33-35页 |
2.4 对城市交通发展影响分析 | 第35-38页 |
2.4.1 替代效应 | 第35-36页 |
2.4.2 诱增效应 | 第36-37页 |
2.4.3 结构效应 | 第37-38页 |
第3章 高铁车站选址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60页 |
3.1 高铁车站选址基本情况 | 第38-44页 |
3.1.1 高铁车站选址原则 | 第38-39页 |
3.1.2 高铁车站位置同城市发展演变规律 | 第39-40页 |
3.1.3 高铁车站选址类型与分布特点 | 第40-44页 |
3.2 高铁车站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60页 |
3.2.1 城市形态 | 第44-46页 |
3.2.2 城市发展方向 | 第46-47页 |
3.2.3 城市功能布局 | 第47-48页 |
3.2.4 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 | 第48-52页 |
3.2.5 城市客流特征 | 第52页 |
3.2.6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体系总体布局 | 第52-55页 |
3.2.7 城市环境 | 第55-56页 |
3.2.8 车站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实现 | 第56-60页 |
第4章 车站选址与城市发展协同分析 | 第60-79页 |
4.1 高铁车站带来的影响与差异 | 第60-69页 |
4.1.1 内部可达性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4.1.2 站区开发差异研究 | 第62-65页 |
4.1.3 基于线性回归与GM(1,1)的经济发展贡献度研究 | 第65-69页 |
4.2 车站选址与城市发展协同作用 | 第69-71页 |
4.2.1 协同作用机制分析 | 第69页 |
4.2.2 协同作用概念模型 | 第69-71页 |
4.3 车站选址与城市发展协同程度研究 | 第71-79页 |
4.3.1 协同程度的衡量因素确定 | 第71-73页 |
4.3.2 协调程度衡量方法 | 第73-79页 |
第5章 成都东客站实例分析 | 第79-98页 |
5.1 东客站对成都经济发展贡献 | 第79-83页 |
5.1.1 客运量与城市经济指标的回归模型 | 第79-80页 |
5.1.2 灰色预测模型GM(1,1) | 第80-81页 |
5.1.3 贡献度结果及分析 | 第81-83页 |
5.2 东客站选址与成都发展协同分析 | 第83-89页 |
5.2.1 东客站选址的区位优势 | 第83页 |
5.2.2 东客站给城市带来的区位优势 | 第83-84页 |
5.2.3 东客站与枢纽总图 | 第84-85页 |
5.2.4 车站自身能力情况与城市交通衔接 | 第85-87页 |
5.2.5 东客站站区开发 | 第87-88页 |
5.2.6 东客站与周边生态环境 | 第88-89页 |
5.3 东客站选址与成都市发展协同程度研究 | 第89-98页 |
5.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89-91页 |
5.3.2 车站选址协同程度评价 | 第91-98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