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稳定性关系与环境保护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2.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 第18-32页 |
(一) 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问题的由来与争论 | 第18-23页 |
1.问题的产生 | 第18-20页 |
2.问题的前提 | 第20-21页 |
3.问题的发展与争论 | 第21-23页 |
(二) 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形式 | 第23-27页 |
1.寻求一般性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 | 第23-26页 |
2.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的形式 | 第26-27页 |
(三) 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的机制 | 第27-32页 |
1.铆钉机制(Rivet mechanisms) | 第28-29页 |
2.冗余机制(Redundancy)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对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问题的思考 | 第32-38页 |
(一) 概念的多义性 | 第32-34页 |
(二) 研究的尺度 | 第34-35页 |
(三) 生态学规律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多样性—稳定性关系与环境保护 | 第38-48页 |
(一) 何种意义上的环境保护 | 第38-41页 |
1.社会意义上的环境保护 | 第38-40页 |
2.科学意义上的环境保护 | 第40-41页 |
(二) 环境保护策略 | 第41-48页 |
1.“因地制宜”策略 | 第42-44页 |
2.环境保护的谨慎策略 | 第44-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