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16-18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基本理论综述 | 第19-29页 |
2.1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2.1.1 高校经营性资产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2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管理目标 | 第20-21页 |
2.2 绩效评价基本理论综述 | 第21-26页 |
2.2.1 绩效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2 管理理论与绩效评价体系 | 第22-23页 |
2.2.3 绩效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2.2.4 平衡计分卡综述 | 第24-26页 |
2.3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综述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第29-37页 |
3.1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历史沿袭 | 第29-33页 |
3.1.1 管理体制沿袭 | 第29-30页 |
3.1.2 现行管理体制下资产经营公司的治理结构与职能 | 第30-33页 |
3.2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3.3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7-59页 |
4.1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4.2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途径 | 第38-43页 |
4.2.1 目标分解 | 第38-39页 |
4.2.2 指标选取 | 第39-43页 |
4.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页 |
4.3 评价指标定义 | 第43-46页 |
4.3.1 二级评价指标定义 | 第43-44页 |
4.3.2 三级指标定义 | 第44-46页 |
4.4 指标体系一致性检验 | 第46-48页 |
4.5 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 第48-57页 |
4.5.1 评价指标赋权重 | 第48-50页 |
4.5.2 指标评价方法 | 第50-53页 |
4.5.3 评价指标度量 | 第53-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5 实证研究-以XJ产业集团为例 | 第59-67页 |
5.1 XJ产业集团简介 | 第59-60页 |
5.2 数据采集 | 第60页 |
5.3 模糊评价 | 第60-64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6 对策建议 | 第67-71页 |
6.1 关于加强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67-68页 |
6.1.1 增强资本经营意识 | 第67页 |
6.1.2 将全部经营性资产划归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管理 | 第67页 |
6.1.3 清产核资,建议清晰的产权关系 | 第67-68页 |
6.1.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68页 |
6.2 关于加强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68-69页 |
6.2.1 完善基础制度建设 | 第68页 |
6.2.2 重视目标制定过程 | 第68页 |
6.2.3 重视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作用 | 第68-69页 |
6.2.4 重视过程控制 | 第69页 |
6.3 关于改善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69-71页 |
6.3.1 重视过程性指标 | 第69页 |
6.3.2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应体现战略导向 | 第69页 |
6.3.3 考核指标的定义应尽量明晰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一:关于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现状的访谈 | 第77-79页 |
附录二:指标相对重要程度调查表 | 第79-83页 |
附录三: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列表 | 第83-85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