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8-2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3-24页 |
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6.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7.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8页 |
8.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医疗-医保协同管理模型研究 | 第29-52页 |
1. 模型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9-30页 |
2. 协同管理模型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0-35页 |
3. 医疗医保协同管理主题相关模型 | 第35-45页 |
4. 构建协同管理模型的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5. 相关模型在医疗-医保协同管理领域的情境化 | 第46-49页 |
6. 管理模型的操作化 | 第49页 |
7. 医疗-医保协同管理模型与释义 | 第49-52页 |
第三部分 中国医疗-医保系统协同性分析:1996-2015 | 第52-72页 |
1. 医疗-医保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介绍 | 第52-54页 |
2. 协同度评价指标(对应协同度模型中的序参量)体系构建 | 第54-58页 |
3. 协同度评价实证研究 | 第58-67页 |
4. 协同性分析研究发现 | 第67页 |
5. 关于医疗-医保协同度的讨论 | 第67-71页 |
6. 协同度研究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部分 医疗-医保协同管理机制与协同效应评价研究 | 第72-118页 |
(一) 以医疗-医保协同管理模型为框架的干预设计 | 第72-85页 |
1. 样本地区选择 | 第72-74页 |
2. 当阳市医疗-医保协同改革项目实施背景 | 第74-76页 |
3. 项目目标 | 第76-77页 |
4. 病种选择 | 第77-78页 |
5. 干预对象选择 | 第78-79页 |
6. 盲法 | 第79页 |
7. 患者、医生签约 | 第79-80页 |
8. 干预 | 第80-85页 |
9. 项目实施时间 | 第85页 |
10. 数据收集 | 第85页 |
(二) 项目效果评估:协同效应 | 第85-118页 |
1. 原始数据整理 | 第85-86页 |
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同质化 | 第86-88页 |
3. DID模型 | 第88-89页 |
4. 实证结果 | 第89-105页 |
5. 协同改革项目研究的讨论 | 第105-116页 |
6. 医疗-医保协同管理机制与协同效应评价研究结论 | 第116-118页 |
第五部分 医疗医保协同管理视角下的政策建议 | 第118-122页 |
1. 政府应重视医疗-医保系统协同性的评价与动态监测 | 第118-119页 |
2.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发展医疗服务提供系统和医疗保险系统 | 第119-120页 |
3. 协同管理医疗-医保系统,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 | 第120页 |
4. 医疗-医保政策协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 第120-122页 |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22-124页 |
1. 本文创新 | 第122-123页 |
2. 不足与展望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9页 |
医疗-医保协同管理模型与策略研究综述 | 第139-153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46-153页 |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