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 第9-28页 |
一、商业秘密的概述 | 第9-12页 |
(一) 商业秘密概念的争议 | 第9-11页 |
(二) 商业秘密的商业秘密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 第11-12页 |
二、商业秘密立法的目的 | 第12-14页 |
三、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 | 第14-15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 | 第14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 | 第14页 |
(三) 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的形式 | 第14-15页 |
四、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 | 第15-18页 |
(一) 违反保密义务的认定 | 第15-16页 |
(二) 商业秘密秘密性的认定 | 第16-17页 |
(三) 关于竞业禁止的侵权认定 | 第17-18页 |
五、保护商业秘密的关键要素 | 第18-21页 |
(一) 竞业禁止合同的采用 | 第18-19页 |
(二) 商业秘密案件中证据的留取 | 第19-21页 |
六、侵犯商业秘密救济的立法现状 | 第21-25页 |
七、商业秘密法律救济的方式 | 第25-28页 |
(一) 商业秘密的竞争法救济 | 第25页 |
(二) 商业秘密的民法救济 | 第25-26页 |
(三) 商业秘密的侵权法及合同法救济 | 第26页 |
(四) 商业秘密的有关知识产权法间接救济 | 第26页 |
(五) 商业秘密的刑法救济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8-35页 |
一、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律移植的观察 | 第28-29页 |
二、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历程 | 第29-31页 |
三、我国目前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和司法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 缺乏单独立法 | 第32页 |
(二) 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商业秘密的基本问题 | 第32-33页 |
(三) 现有法律规定权利人保护商业秘密形式不明确 | 第33-34页 |
(四) 现有程序法对商业秘密保护缺乏科学性规定 | 第34-35页 |
第三部分 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完善 | 第35-47页 |
一、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立法的建议 | 第35-40页 |
(一) 制定商业秘密保护单行法 | 第35页 |
(二) 扩大商业秘密的概念和侵权责任主体 | 第35-36页 |
(三) 扩大未来商业秘密立法的调整范围 | 第36页 |
(四) 明确商业秘密和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36-38页 |
(五) 规范商业秘密司法鉴定 | 第38-39页 |
(六) 明确规定侵权人与第三人的法律责任 | 第39-40页 |
二、完善侵害商业秘密的司法救济程序 | 第40-42页 |
(一) 完善商业秘密的诉前救济制度 | 第40-41页 |
(二) 完善侵害商业秘密的举证责任 | 第41-42页 |
三、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中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 | 第42-47页 |
(一)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 | 第43页 |
(二) 检察机关对商业秘密保护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三) 检察机关介入商业秘密保护案件公益诉讼的正当性 | 第44-45页 |
(四) 检察机关提起商业秘密民事公益诉讼的合法性 | 第45页 |
(五) 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商业秘密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和原则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