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2-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1.1 职业成熟度第13-20页
        1.1.1 职业成熟度的概念第13页
        1.1.2 职业成熟度的结构第13-16页
        1.1.3 职业成熟度的实证研究第16-20页
    1.2 归因方式第20-22页
        1.2.1 归因方式的概念第20-21页
        1.2.2 归因理论第21-22页
        1.2.3 归因的测量方法第22页
    1.3 自信第22-25页
        1.3.1 自信的概念第22-23页
        1.3.2 自信的测量第23-25页
    1.4 归因方式、自信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第25-26页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第26-30页
    2.1 问题的提出第26-27页
    2.2 研究意义与创新第27页
    2.3 研究假设第27页
    2.4 研究方法第27-30页
        2.4.1 研究对象第27-28页
        2.4.2 研究工具第28-29页
        2.4.3 数据处理第29-30页
第3章 研究结果第30-45页
    3.1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研究第30-37页
        3.1.1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诸因子水平比较第30页
        3.1.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年级差异第30-31页
        3.1.3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第31-32页
        3.1.4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专业差异第32页
        3.1.5 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第32-33页
        3.1.6 兼职工作经验有无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第33-34页
        3.1.7 是否参加社团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第34页
        3.1.8 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第34-35页
        3.1.9 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第35-36页
        3.1.10 父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第36页
        3.1.11 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第36-37页
    3.2 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特点研究第37-38页
    3.3 大学生自信的特点研究第38页
    3.4 归因方式、自信和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第38-40页
        3.4.1 大学生归因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第38-39页
        3.4.2 大学生自信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第39页
        3.4.3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自信的相关分析第39-40页
    3.5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信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第40-43页
        3.5.1 大学生归因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第40-42页
        3.5.2 自信对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第42-43页
    3.6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信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模型构建第43-45页
第4章 讨论第45-58页
    4.1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分析第45-51页
        4.1.1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诸因子水平分析第45-46页
        4.1.2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年级差异分析第46-47页
        4.1.3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分析第47-48页
        4.1.4 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专业差异分析第48页
        4.1.5 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分析第48页
        4.1.6 兼职工作经验有无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分析第48-49页
        4.1.7 是否参加社团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分析第49页
        4.1.8 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分析第49-50页
        4.1.9 是否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分析第50页
        4.1.10 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差异分析第50-51页
    4.2 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特点分析第51-52页
    4.3 大学生自信的特点分析第52页
    4.4 归因方式、自信和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第52-56页
        4.4.1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信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第52-54页
        4.4.2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信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第54-55页
        4.4.3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信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模型分析第55-56页
    4.5 研究启示第56-57页
    4.6 研究不足第57-58页
第5章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班幼儿探索发现活动中教师提问行为研究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