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轧机辊内应力与辊间压扁量发展综述 | 第8-10页 |
1.3 辊内应力与辊间压扁量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5.2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辊内应力分量的大小和分布研究 | 第14-27页 |
2.1 横向的法向接触力作用下辊内应力分布 | 第14-19页 |
2.1.1 在接触区下部的应力状况 | 第16页 |
2.1.2 任意点沿x 轴的应力状况 | 第16-17页 |
2.1.3 在x 轴正方向,沿z 轴的应力状况 | 第17-19页 |
2.2 横向的切向力作用下轧辊内应力分布 | 第19页 |
2.3 纵向的法向接触力作用下辊内应力分布 | 第19-25页 |
2.3.1 接触力的转换 | 第20-21页 |
2.3.2 t 平面内的力f(s)在截片内产生的应力 | 第21-23页 |
2.3.3 垂直于t 平面的力g(s)在截片内产生的应力 | 第23-24页 |
2.3.4 纵向的法向接触力在辊内产生的应力 | 第24-25页 |
2.4 实例分析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辊间压扁量研究 | 第27-46页 |
3.1 辊间压扁量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3.2 工作辊压扁量计算 | 第28-32页 |
3.2.1 工作辊截片的受力分析 | 第28-29页 |
3.2.2 工作辊截片中单元体受力分析 | 第29-31页 |
3.2.3 工作辊截片中单元刚度计算 | 第31-32页 |
3.2.4 工作辊截片中单元的压扁量计算 | 第32页 |
3.3 支承辊压扁量计算 | 第32-36页 |
3.3.1 支承辊截片的受力分析 | 第32-34页 |
3.3.2 支承辊截片中单元体受力分析 | 第34-35页 |
3.3.3 支承辊截片中单元的压扁量计算 | 第35-36页 |
3.4 实例分析 | 第36-39页 |
3.4.1 计算条件 | 第36页 |
3.4.2 计算程序的开发 | 第36-38页 |
3.4.3 计算实例 | 第38-39页 |
3.5 压扁量与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 | 第39-45页 |
3.5.1 线性关系存在性分析 | 第39-40页 |
3.5.2 辊间压扁量与接触力之间的关系 | 第40-42页 |
3.5.3 辊间压扁系数与辊身半径之间的关系 | 第42-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弯矩对压扁量的影响 | 第46-56页 |
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4.2 变形协调方程 | 第46-47页 |
4.3 弹性基础梁理论求解辊间接触力 | 第47-50页 |
4.3.1 工作辊和支承辊挠度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47页 |
4.3.2 辊间接触力 | 第47-48页 |
4.3.3 挠度及辊间接触应力的求解 | 第48页 |
4.3.4 利用边界条件求解积分常数 | 第48-50页 |
4.4 两个广义位移的梁理论求解辊间接触力 | 第50-51页 |
4.5 辊间接触力实例计算 | 第51-52页 |
4.5.1 计算条件 | 第51页 |
4.5.2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6 纵向辊间接触力对压扁量的影响 | 第52-55页 |
4.6.1 纵向辊间接触力对工作辊压扁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6.2 纵向辊间接触力对支承辊压扁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4.6.3 弯矩对上辊系辊间压扁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总结 | 第5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和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