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边缘空间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1.6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 1.7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 1.8 边缘空间 | 第15-17页 |
| 1.8.1 边缘空间的概念 | 第15页 |
| 1.8.2 边缘空间与核心空间的关系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 | 第17-25页 |
| 2.1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的概念 | 第17页 |
| 2.2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的特征 | 第17-18页 |
| 2.3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的功能 | 第18-19页 |
| 2.4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的类型 | 第19-21页 |
| 2.5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21页 |
| 2.6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利用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 第三章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分析 | 第25-28页 |
| 3.1 人的户外行为分析 | 第25-26页 |
| 3.2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分析 | 第26页 |
| 3.3 人的户外行为与居住小区边缘空间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第28-33页 |
| 4.1 边缘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28-31页 |
| 4.1.1 以功能为主的边缘空间规划设计 | 第28-29页 |
| 4.1.2 以环境质量为主的边缘空间生态设计 | 第29页 |
| 4.1.3 以美学为主的边缘空间景观设计 | 第29-30页 |
| 4.1.4 整体性原则 | 第30-31页 |
| 4.1.5 层次性原则 | 第31页 |
| 4.2 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 | 第31-33页 |
| 4.2.1 自然设计法 | 第31-32页 |
| 4.2.2 传统语言借鉴法 | 第32页 |
| 4.2.3 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的设计 | 第33-49页 |
| 5.1 北港武昌府概况 | 第33-39页 |
| 5.1.1 概况 | 第33-34页 |
| 5.1.2 设计理念 | 第34页 |
| 5.1.3 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 | 第34-36页 |
| 5.1.4 住宅部分 | 第36-38页 |
| 5.1.5 配套公建 | 第38页 |
| 5.1.6 北港武昌府评价 | 第38-39页 |
| 5.2 广场边缘空间设计 | 第39-42页 |
| 5.2.1 入口广场边缘空间设计 | 第39-40页 |
| 5.2.2 中心广场边缘空间设计 | 第40-42页 |
| 5.3 道路边缘空间设计 | 第42-44页 |
| 5.3.1 小区路边缘空间设计 | 第42-43页 |
| 5.3.2 组团路边缘空间设计 | 第43页 |
| 5.3.3 宅间路边缘空间设计 | 第43-44页 |
| 5.3.4 景观轴边缘空间设计 | 第44页 |
| 5.4 建筑边缘空间设计 | 第44-46页 |
| 5.4.1 住宅建筑边缘空间设计 | 第45-46页 |
| 5.4.2 公共建筑边缘空间设计 | 第46页 |
| 5.5 水系边缘空间设计 | 第46-47页 |
| 5.5.1 自然水系边缘空间设计 | 第47页 |
| 5.5.2 人工水系边缘空间设计 | 第47页 |
| 5.6 绿化边缘空间设计 | 第47-48页 |
| 5.6.1 自然绿化边缘空间设计 | 第48页 |
| 5.6.2 人工绿化边缘空间设计 | 第48页 |
| 5.7 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1 居住小区边缘空间调查问卷样卷社会调查表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