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1.2 采制样机简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8页 | 
| 1.2.1 采制样机简介 | 第14-15页 | 
| 1.2.2 国内外采制样机的发展 | 第15-17页 | 
| 1.2.3 国内外采制样机电液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8-20页 |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页 |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采样机工作装置介绍及液压驱动方案分析 | 第22-33页 | 
| 2.1 采样机工作装置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 | 第22-24页 | 
| 2.1.1 采样机工作装置组成 | 第22页 | 
| 2.1.2 采样机工作原理介绍 | 第22-24页 | 
| 2.2 采制装置液压驱动方案分析 | 第24-31页 | 
| 2.2.1 采用手控多路阀的常规液压系统 | 第24-25页 | 
| 2.2.2 采用多只电磁换向阀的液压系统 | 第25-26页 | 
| 2.2.3 采用负载敏感变量泵和电控比例多路阀的液压系统 | 第26-28页 | 
| 2.2.4 标准型负载敏感系统和次级负载敏感系统对比分析 | 第28-31页 | 
| 2.3 采样装置液压系统方案确定 | 第31-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电液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33-43页 | 
| 3.1 总体实现功能 | 第33-35页 | 
| 3.1.1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33页 | 
| 3.1.2 系统开发实施原则 | 第33-34页 | 
| 3.1.3 具体控制要求 | 第34-35页 | 
| 3.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35-36页 | 
| 3.3 相关控制单元介绍 | 第36-40页 | 
| 3.3.1 C240 控制器 | 第36-38页 | 
| 3.3.2 采样臂空间位置控制单元 | 第38-39页 | 
| 3.3.3 其他 | 第39-40页 | 
| 3.4 人机接口设计 | 第40-42页 | 
| 3.4.1 控制面板设计 | 第41页 | 
| 3.4.2 触摸屏选型 | 第41-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电液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3-64页 | 
| 4.1 控制系统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43-46页 | 
| 4.1.1 编程环境介绍 | 第44-45页 | 
| 4.1.2 执行环境介绍 | 第45页 | 
| 4.1.3 SIMOTION 项目开发步骤 | 第45-46页 | 
| 4.2 电液轴控制器及其主要功能介绍 | 第46-47页 | 
| 4.2.1 电液轴概念的引入 | 第46页 | 
| 4.2.2 电液轴控制器的主要功能介绍 | 第46页 | 
| 4.2.3 多轴数字控制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比较 | 第46-47页 | 
| 4.3 工艺对象配置 | 第47-53页 | 
| 4.3.1 轴对象的配置 | 第47-48页 | 
| 4.3.2 阀特性曲线的测量 | 第48-53页 | 
| 4.4 编程实现 | 第53-63页 | 
| 4.4.1 C240 控制逻辑介绍 | 第53-54页 | 
| 4.4.2 程序简述 | 第54-61页 | 
| 4.4.3 同步运动功能介绍 | 第61-62页 | 
| 4.4.4 同步运动功能仿真实验 | 第62-6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 第64-75页 | 
| 5.1 软件设计要求 | 第64页 | 
| 5.2 组态软件的引入 | 第64-67页 | 
| 5.2.1 力控组态软件的组成及特点 | 第65-66页 | 
| 5.2.2 力控组态软件设计开发的基本步骤 | 第66-67页 | 
| 5.3 监控系统界面的设计 | 第67-71页 | 
| 5.4 通讯连接 | 第71-72页 | 
| 5.4.1 C240 控制器与监控软件的连接 | 第71-72页 | 
| 5.5 样机试验 | 第72-74页 | 
| 5.5.1 试验目的 | 第72-73页 | 
| 5.5.2 试验过程 | 第73-74页 | 
| 5.5.3 样机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